“嗬嗬靜丫頭,你不要小看八極拳的跺腳技術。這八極拳的跺腳、擤氣和發力,是共同構成了八極拳勁力的三個基本要素,成為八極拳區別於其它拳種的基本特征,如果失去了這些基本要素,就失去了八極拳的本質。所以基本要素奠定了整個拳術技藝的基礎,是練習八極拳的人必須首先掌握的技術,它對拳術整體水平的提高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你別看八極拳的習練者和愛好者很多,但是都普遍地存在基本技術不過關,甚至不入門的現象,從而導致雖苦修多年而難以登堂入室的結果。而八極拳的“跺腳”也稱“跺子”,是構成八極拳獨特步法的主要因素,也是八極拳勁力的重要組成部分。跺腳有原地跺、上步跺、退步跺、雙腳跺、單腳跺、碾跺等不同的演練形式,在練習時有輕、重、緩、急、明、暗的區別。王文源來你給靜丫頭展示一下。”師爺給張靜講解完又轉頭對王文源說道,“好的師爺,”王文源來到師爺的前麵開始展示,張靜接過任務開始為師爺捏捏肩膀,隨著王文源的展示,房間的地板有明顯的震動,從房間傳出的嘭——嘭——聲驚呆了從門口路過的人,不一會兒,賓館的工作人員,就找上門,“你好,我是這家賓館的大堂經理,請你不要發出太大的動靜,影響其他人休息。”大堂經理很有禮貌的說道,“不好意思,實在不好意思,不會了,”王文源打開門臉紅的說道。“好的,祝你住宿愉快!”大堂經理說完就離開了。
王文源尷尬的關上門,來師爺身邊坐下。師爺繼續說道“靜丫頭你剛才看到了嗎?這跺腳有明確的四種優勢:一可助拳勢,二可固根基,三可增功力,四可攻下盤。所謂助拳勢。一是通過跺腳技術的練習,使全身勁力協調和順,從而有助於上肢、軀幹等部位的發力,增加打擊力度和效果。二是跺腳產生的山崩地裂的氣勢,可產生威懾敵膽的作用,在心理上給對方施加壓力,使之產生畏懼感,起到先聲奪人之效。所謂固根基。是指發力產生的沉墜勁,通過跺腳直透地表,紮向地下,使人腳下生根,下盤穩固,也就是在瞬間迅速增加了腳與地麵的摩擦力。所謂增功力。即是經過長期的跺腳練習,可增加下肢的勁力,且可產生透力,武林中練功有蹬踹石滾之法,我們是蹬踹地球之法。所謂攻下盤。是指跺腳是比較隱蔽的腿法,即可以踩踏對方之腳,踩中則可碎其腳趾腳骨,踩不中也可占據中門,亂對方之步法,所謂腳踏中門既是此理。同時又可吃住對方下盤,施展三盤連擊的技法,使對方防不勝防,極具實效性。”“我知道了,師爺”張靜說完安心的給師爺揉捏肩膀,師爺十分享受靜丫頭的捏肩膀。
“那師爺,八極拳的擤氣和形意拳的呼氣是一樣的嗎?”王文源抬頭問道。
師爺沉吟了一下,過後看向王文源說道:“要想知道兩者相同還是不同,首先你要了解什麼是擤氣,擤氣作為八極拳非常重要的基本技術之一,它的主要作用也有四點:一可穩下盤,二可增勁力,三可壯筋骨,四可促六合。首先這個穩下盤和跺腳穩下盤又有所不同。通過擤氣穩下盤,就是促進內氣下貫,也就是使丹田之氣通過雙腿注入雙足,由湧泉穴向下發出,從而使下盤穩固。所謂“氣沉則穩,氣浮則飄”就是這個道理。在應用時,當對方企圖摔倒你而發力的一瞬間,你即可擤氣下沉,則對方很難摔動你,這也就是人們所說的“千斤墜”功夫。至於增勁力這一點倒是和形意拳的呼氣一樣,都是通過激發丹田之氣,使之由肢體的發功點發出,從而增加發功點的打擊力度,且可以透入對方體內,傷其內髒器官。所以,進攻類技法伴以擤氣可以增加打擊效果。所謂壯筋骨。就是在擤氣的瞬間,使身體的所有部位都充滿真氣,猶如充氣的皮球,即可抗擊打,又能反彈。當遇到對方進攻而無法躲避時,擤氣可使外來勁力無法透入我之體內,從而增加了身體各部位的抗擊打能力;又可利用擤氣產生反彈之力,傷及對手,對手用力越大受傷越重。在練習靠山背、靠樁等身體拍打類功法時,伴以擤氣,可避免內髒受傷,促進功力的增長。所謂促六合。既是促進拳術六合要求的實現。拳術都講六合,其中外三合“手與足合、肘與膝合、肩與胯合”(又有說手、眼、身),是對身體外形協調一致的要求。內三合中的“心與意合、意與氣合”是對人體內在因素和精神方麵的要求,而“氣與力合”則是溝通內外的關鍵環節。也就是說隻有氣與力合才能使內外相合,內外相合才能達到六合。八極拳在發力時伴以擤氣,就是氣與力合的具體途徑,練八極拳如果擤氣不得要領,或者不會擤氣,都會導致內外不合,練一輩子也難以登堂入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