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球落在秦春曉的胳膊上,他肩部發力,輕輕一托,球便被精準的送到李羚的麵前,李羚跳起,輕輕一吊,球隨之落在對麵的場地。
每支隊伍在回合中的擊球次數隻有三次,第三次進攻,但如果一傳傳球給二傳,而二傳直接在第二球就進攻的話,就叫二次球進攻,這算是二傳必備的技能之一。
但使用這一招的前提是——對一傳的水平要求較高,一傳給的球不好,二傳也攻不了。
秦春曉的一傳就極度準確,剛好送到李羚輕輕一躍就能吊球的位置,李羚進攻得無比舒適,和之前接秦春曉的二傳傳球是一個味兒,太爽了!
此時比分走到3:2,g省青隊領先一分,而李羚回頭對秦春曉豎了個大拇指。
好兄弟,就知道你最靠譜。
巴蜀隊看到這,先是一驚。
巧合嗎?
秦春曉:不是巧合。
不是秦春曉吹,他的接球水平,或者說一傳水平放眼國內都是拔尖的。
在三次擊球數中,一傳就是負責接第一球的人,他們要麵對對手的攻擊,可這球還不是接起來就完,他們要接,還要準確的在身體觸碰到球的那零點幾秒將之送到方便二傳傳球的位置。
隨著男排技術的發展,高點強攻與攔網體係越來越厲害,一傳技術卻沒有跟上,才有了男排的“來回球變少,神獸一球就能砸出分”的局麵。
巴西的馬老頭曾培養過數個進攻能力極強的ssr甚至ur,防禦方麵的神卡卻沒撿到過,但他很清楚,一個好的一傳球員對於隊伍的作用多麼重要。
隻要球沒落地,一支隊伍才有可能創造起死回生的奇跡。
如果男排的一傳、自由人們的接球技術能夠跟上神獸們的進攻能力,這項運動的觀看性都能進一步上漲,對整個項目的發展都是大有好處的!
兩邊各輪了一次發球權,這一次巴蜀隊的發球球員恰好是他們的王牌,狀態十分火熱,上來就是一個角度刁鑽、勢大力沉、球速高得直衝130km的逆天好球。
所有人都以為g省這邊接不住了,誰知秦春曉在球觸碰到對方的手掌的一瞬間就已經有了反應,那雙灰藍的狼眼緊緊盯著排球,練短跑出身則讓他有了巨大的爆發力,他在大家都沒有反應過來前奮不顧身的一個跪滑,明明背對著李羚,卻精準的將球往李羚的方向一頂。
這是一個十分精準的背墊,而且秦春曉是在後排救得球,離李羚挺遠的,這一傳卻依然精準,可見球員的空間感多好。
陳愛國激動的站起來:“漂亮!”
觀眾席上的江小海也驚訝的睜大眼:“喝,這一球都能救。”
那種反應力、爆發力都是肉眼可見的出色,還有那種接球時說撲就撲的拚勁,比賽態度相當認真了。
哪個正常的教練不喜歡這種救球拚命、態度積極的球員呢?
此時球已經被李羚傳給了墨林,墨林跳起來一扣,對麵立刻有兩人起跳攔網,球要落地時,秦春曉又火速滾到前排,真的滾!而且是從隊友的腳的縫隙裏滾,差一點就能被這些起碼80公斤的大塊頭踩到,球正好落到了他的手背上,秦春曉再救一球!
這是救球的一種手法,鏟球,手掌貼地鏟過去,專接那種已經落得很低的球。
這次救得倉促,副攻劉開睿趕過來托起,李羚直接暴扣,造了對麵一個打手出界。
得分!
巴蜀隊的主攻一揮手:“日他個仙人板板!這都打不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