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遠東銀行的總部的董事長辦公室,董事長邱德根先生正在接待範弩。
邱德根點上一支雪茄說道:“我看了今天的報紙,知道了究竟是怎麼一回事了。你來找我是為了院線的事情吧?”
“邱老板果然厲害,一猜就中!我的確為此事而來。我知道邱老板是電影界的前輩,喜歡電影藝術,並且喜歡提攜後輩,所以冒昧前來以求援助。”範弩也不客氣,開門見山地說明來意。
邱德根也算是一個傳奇人物。
1950年4月,年方25歲的邱德根攜已懷孕數月的妻子去香港。當時香港這片“彈丸之地”並不發達,上海人初到那裏,語言也不通,生存很艱難。邱德根在上海曾經營過小戲園,放過幻燈片,就憑著這麼一點小技,他勉強在香港站住了腳。放幻燈片收入雖然微薄,但他們夫妻省吃儉用,慢慢地也攢下了一筆錢,足以開個小小的電影院了。後以五千港元的價錢頂下了位於新界的一個小戲院——荃灣戲院。邱德根知道,他這點資本實在是不能在城裏和別人競爭的。因為城裏人隻對新上映的影片感興趣,而新片的租金很貴,隻要有一兩部片子上座率不高,就足以使他賠光老本。於是,他把目光轉向農村地區,當時香港周圍的農村電影業還很落後,農民很難看上一場電影。農閑時,他們無事可幹,隻能串門、聊天、睡大覺。對他們來說,即使是老片子也是很新鮮的。而老片的租金極為便宜,花1港元就可以租一天。在農村開個電影院,既有市場,成本又低,肯定大有前途。主意已定,邱德根夫婦就開始行動。果然不出他們預料,農村電影院很受農民歡迎,上座率極高。一開始,農民還不習慣白天看電影,但因為晚上經常買不到票,他們也就隻好白天看了。到1960年,前後僅10年時間,他們已在農村經營了14家影劇院,手頭也有了一筆不小的資金。腳下一塊地,頭上一方天,邱德根被同行們稱為“白手起家的上海佬”。經不斷滾動,到1960年,邱氏已在新界的沙田、大埔、粉嶺、元郎等地開設了十餘家影院,成為新界新崛起的“影院大王”。接著。他又在農村開錢莊,然後慢慢地發展到如今初具規模的遠東銀行……
邱德根微微一笑說:“我奉勸年輕人,做人還是低調一點好啊。看了那篇文章,我的心裏都冒出一股寒意,殺氣很重啊。在香港可是沒有幾個人敢和邵老六叫板啊,你們就真的不怕他嗎?”
範弩也笑著說:“現在不是怕與不怕的問題,而是他們做得實在不厚道。我們作為後輩受到欺負,難道生氣一下也不行嗎?邱老板不會也怕他吧?”
邱德根臉色一肅道:“我不喜歡年輕人跟我這樣說話,尤其是年輕人!”
範弩也正色說:“邱老板,我隻是就事論事而已。”
邱德根眯著眼盯著範弩,突然又哈哈大笑起來說:“我和邵老六雖然沒有什麼交情,但是我也用不著為了你去得罪他啊。還有我的院線大多隻上映粵語片,而你們拍的卻是國語片,這也有衝突。還有我的院線已經在上映其它電影了,我也不好單方麵毀約,我也怕別人在報上罵我也是帶頭大哥啊。所以,你必須給我一些有說服力的理由,我很忙,給你五分鍾時間吧,現在我就開始看表了。”
說著,他抬起手腕,開始看表。
範弩不慌不忙地說:“我從後往前說吧。第一,我已經和在你院線放映影片的兩家電影公司聯係過了,飛鷹公司的《引爆行動》放映了三天,票房很不理想,所以他們同意在今天下畫,他們還有12天放映時間。舞叢影業的《幻影神腿》在製作方麵出了一些問題,本來昨天就該放映的,直到今天也沒有成功,所以他們也決定把映期讓給我。這些我都已經談好了,這是我們簽署的合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