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著,金庸把這段時間香港和《明報》的一切都說了出來。原來,對於這場bao動,金庸和“左派”一開始就站在對立麵上。他反對左派勢力采取過激的行動,支持港府嚴厲鎮壓bao動。並在6月6日社評中,《明報》把矛頭直接指向左派。
由於《明報》支持港府、反對左派,6月5日,在澳門當權的左派勢力宣布不準《明報》和《明報月刊》進入澳門,至此,已有十份香港報章被禁營銷澳門。隨後6月9日的《明報》社評《本報被禁營銷澳門》,表明了《明報》不畏強權,決定與左派鬥爭到底的決心。至此,金庸很清楚,對抗左派,已使《明報》處於生死存亡的關頭。
明報社社址在香港北角英皇道561號。為防意外,查良鏞指示員工把《明報》所在的標記都拆了下來。此外,編輯部大門裝上了鐵閘,字房工人把鑄字用的鉛熔成鉛液,以備暴徒來犯時防衛。有一天,幾百名「左派」分子浩浩蕩蕩地衝到英皇大道之561號大廈,要砸《明報》。他們找了近半個小時還是找不到《明報》編輯部,後來找到時,《明報》編輯部已拉上大閘,而警方也在此時趕到。《明報》得以免遭砸燒之災。
左派分子見燒不到《明報》報館,他們當然不會罷休。他們買通了印刷《明報》的建明印刷公司機房的一名員工,於6月23日淩晨,以偷偷摸摸的手法,撬換《明報》版麵,並印行發售。結果,23日的《明報》一出版,全城嘩然。原來,在《明報》第四版上,刊有一篇署名為明報機房工人鬥委會的聲明,題目是“敬告同業,行動起來”。聲明說,《明報》機房工人已成立鬥委會,呼籲同業行動起來,不可承印《明報》,等等。這段文字的排印和字體十分粗糙,完全不同於《明報》的其它字體,明眼人一看就發現這乃臨時偷梁換柱而造成的。這起事件即為“六二三”事件。
“六二三”事件發生後,建明印刷公司機房中即沒有工人上班,一時間給《明報》的印刷出版造成困難。《明報》不得不采取權宜措施,暫時減少版麵,隻出一大張。直到幾天之後,在其它一些印刷同業的支持下,《明報》克服了困難,恢複了原來的報紙張數,運作恢複正常。
對於左派分子偷梁換柱的手段,《明報》發表一係列文章,對此嚴辭痛斥:並澄清鬥委會乃子虛烏有。而另一方麵,左派的行動進一步升級,他們燒巴士、燒電車、打巴士電車司機、炸郵政局、攻打茶樓、大石投擲行人和汽車、向警察投擲魚炮、爆炸水管、燒報館車輛……香港幾乎變成一個恐怖世界,人人自危,而《明報》及其員工自然首當其衝,成為左派分子襲擊的重點目標,人身安全受到了嚴重的威脅。
在朋友們的勸解下,金庸考慮到家人的安全。於是終於決定離開香港,到美國暫避一段時間。當然,此時的金庸,第一個就想到了譚家寶。因為譚家寶在事件發生之前,已經勸解過他,並且要他在合適的時候,來美國一聚。
聽完金庸的故事,譚家寶和劉維德唏噓不已。
為了不使金庸繼續傷感下去,譚家寶轉移話題道:“老查,能不能透露一點,你最近又準備寫什麼小說了?”
劉維德也饒有興致地說:“《俠客行》我都讀完了。我也渴望你的新作麵世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