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布萊德雷和粟將軍預計得差不多一樣,蘇聯人再次聯合了華約國家,率領了三支巡洋艦編隊,三個攻擊性潛艇編隊,一個運輸了30000多,四個師陸軍的運輸船隊在五天後加入了戰團,他們幫助南非軍隊抵禦聯軍,並取得了兩次階段性的勝利。
七天後,法國人集結了挪威、芬蘭、丹麥、瑞典和希臘五國的軍隊,在福煦號航空母艦的帶領下,100多條戰艦和貨輪,並裝載六個陸軍師浩浩蕩蕩地殺了過來。隨著他們的到來,聯軍聲勢大震,打了幾場漂亮的翻身仗。
幾天以來,戰局再次回到了聯軍攻,南非守的軌道上來了。隨著時間的推移,戰局再一次陷入了膠著,雙方都損失慘重。
戰爭卷入的國家越來越多,牽動著地球上越來越多人的心。
一月二十日,尼克鬆正式成為美國總統。北約一方滿以為尼克鬆這個剛剛上任的總統會燒三把火,跑來解救他們,讓尼克鬆自己在全國,乃至在全世界樹立崇高的威望。然而,擺在尼克鬆麵前的事情太多了,他可不願意來趟這趟洪水。
尼克鬆做了一個讓北約一方心灰意冷的決定,他搞了一個全民調查,調查美國人民願不願意出兵大西洋,向南非和蘇聯開戰。
地球人都知道,自從越南戰爭以來,美國人的反戰情緒有多高了。在這個時候做一個這樣的全民調查,其結果就不言而喻了。
全體歐洲人都開始唾罵尼克鬆,都開始唾罵美國人。
其實,尼克鬆也有難言之隱。雖然他知道,如果美國人出兵,那麼勝利的天平立即就會向聯軍傾斜,勝利還是很有希望的。然而,當他關注到印度洋的那場戰爭的時候,他就不敢掉以輕心了。他擔心那個大洋國又會不會在大家打得狼狽不堪的時候,來一個漁翁得利呢?他見過譚家寶,他知道這個年輕人是什麼事情都做得出來的。他擔心,到時候自己消耗了人力物力,到頭來自己依然得不到自己想要的。
所以,在這個節骨點上,剛剛上任的尼克鬆可不敢去冒險。他覺得自己贏得美國民眾尊重的辦法很多,為什麼要去大西洋呢?其實,從越南撤軍就是一個好辦法,這既可以停止繼續消耗美國的國力,讓美國軍隊休整一段時間,保證自己的戰鬥力,又可以讓美國民眾徹底擺脫戰爭陰雲。他想到,即便率領美國軍隊打贏那場大西洋的戰爭,也沒有從越南撤軍更加能贏得美國人民的尊重。
在尼克鬆心中,他還有一個齷齪的想法,他巴不得大西洋雙方拚得你死我活,把蘇聯軍事力量和國內經濟慢慢拖下去,同時也把西歐拖下去,美國就可以成為全球唯一的超級大國了。拖下去還有一個好處,那就是美國人又可以像在二戰時期一樣,向交戰雙方,販賣自己的武器,大發戰爭財。
美國民調結果是89%以上的民眾反對美國出兵大西洋。尼克鬆也就順勢把大西洋戰事從他的關注重點處抹去。並且,他開始著手準備從越南撤軍的事宜了。
比起尼克鬆來,譚家寶可就更加希望雙方繼續打下去了。
雖然在印度洋中,大洋軍麵對蘇聯、華約和印度這麼多、這麼強大的軍隊,都能夠在一天之內戰勝對方,並且繳獲了對方大量的軍艦和武器彈藥,以及俘虜了大量的敵方士兵,取得的勝利可以算是巨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