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第4章 徐鳳年為什麼不稱帝呢?(1 / 1)

徐鳳年為什麼不稱帝呢?非不願實不能也

在《雪中悍刀行》的最後,徐鳳年沒有選擇逐鹿中原,去坐一把那無數人都想要的登上去的皇位。而是選擇歸隱江湖,帶著幾個媳婦兒逍遙自在,甚至於連北涼都被收歸離陽了,北涼王府也被變成了經略使官邸。

這讓很多讀者都不自在了,為什麼徐鳳年不願意稱帝呢?現在你們辛辛苦苦打造的北涼軍也被收歸離陽了,這樣對得起信任你們的北涼軍,對得起支持你們的北涼百姓嗎?徐鳳年為什麼不稱帝呢?非不願實不能也。

1、李義山在聽潮閣畫地為牢二十年,除了經營北涼以外,就是在下一盤大棋,一盤能夠決定天下歸屬的大棋,也是他畢生最得意的春秋棋局。從洪嘉北奔開始策劃起,已經二十年了,棋局落定之時,就是徐鳳年稱帝之時。但是最後李義山放棄了,他沒有將他最得意的計劃告訴徐鳳年,隻因為他不想讓徐鳳年當皇帝了,因為那太累了,他舍不得。所以徐鳳年說,如果李義山沒死,他倒是會去爭取一把中原皇帝,讓他師傅高興高興。也讓全天下知道,李義山不弱於任何謀士。但是李義山死了,徐鳳年就沒有當皇帝的精氣神了,畢竟皇帝對他來說,太累了。

2、而雪中的天下,也是講究氣運的,雖然我們感覺這虛無縹緲,沒有實打實的拳頭有用,但是在雪中的確是有各種的妙用的。而在拒北城一戰後,徐鳳年耗盡了自身的氣運,沒有氣運能否當皇帝呢?這個我不好說,但是至少是影響的。此外就是實打實的北涼與離陽的實力對比問題了,北涼滿打滿算三十萬的兵馬,與北莽號稱百萬的大軍一戰,還能剩下多少。僅僅是與北莽一戰,徐鳳年就要砸鍋賣鐵把北涼王府的字畫什麼都賣掉了,打仗打得是錢呀。北莽與北涼開戰也是將境內的寺廟都收刮一空才有錢來打。那北涼要與物資豐饒的離陽打,哪兒來的錢呢?

3、離陽境內我們知曉的就是顧劍棠手下有三十萬大軍,即便是顧劍棠保持中立,那離陽還有各路藩王,還有隸屬王朝的軍隊。這些軍隊對上一個與北莽血戰過後的北涼軍,北涼軍真的能夠取勝嗎?而且顧劍棠是否會真的守約也不一定,畢竟北涼也沒有絕對的勝算。

4、北涼能夠戰勝北莽,其中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十八宗師赴拒北城外。這十八宗師大部分赴北涼為的不是北涼,而是為了大義,為了中原。北涼站在了道德的高點,是為了中原而戰,是為了北涼百姓,為了離陽百姓而戰,而在北涼的很多讀書人也是這樣。但是如果北涼對上離陽了,那就是有些師出無名了。當初李義山用三個字勸徐驍不要劃江而治“名、言、事”,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此時依舊是這樣。

5、還有一個就是徐鳳年在與拓跋菩薩一戰的時候,就是他人生的巔峰時期了。而與拓跋菩薩一戰也是耗盡了氣運,雖然也是一位絕頂高手,但是卻未必能夠人間無敵了。而太安城還有一位陳太監呢,如果是趙氏內部換皇帝,對他來說無所謂,但是一個姓徐的想要當皇帝,那就是要他的命了,他也就隻能夠搏命了。

6、北涼本來就物資匱乏,想要憑借一己之力發展下去是很困難的。這二十年來北涼能夠以一地之力抵抗北莽一國,北莽沒有傾盡全力是一方麵,李義山的精心操持是一方麵,張巨鹿明裏暗裏的支持北涼更是重要的一方麵。北涼要真與離陽一戰,那離陽也不是軟柿子,而且最終受傷的還是老百姓,北涼的老百姓肯定會更苦一些。

7、徐鳳年放棄了北涼,北涼更緊密地歸屬離陽,雖然可能說一時半會兒還無法融入離陽。但是北涼的讀書人越來越多地進入廟堂,這種現象也會改變的。或許這一代人會被離陽歧視,但是下一代人終歸會更好。而且,徐鳳年還在江湖之中盯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