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第27章 無雙國士李義山(1 / 2)

無雙國士李義山:死後無墳,亦就無碑。

北涼王府,聽潮閣。

一座清涼山,無風亦無雨。

一杯綠蟻酒喝盡百年風流,陪著他的,隻有酒。一壺綠蟻,枯坐聽潮閣二十年餘年。總管用了一個詞來反複描寫這個男人的外貌——枯槁。

為了徐家父子二人,他一生殫精竭慮畫地為牢,眼光看透了春秋二十年看破了中原十六州。

春秋毒士李義山,字元嬰,清涼山第一謀士,徐鳳年的師傅與引路人。是徐鳳年最為敬重的人。為整個北涼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李義山,作為最早投入徐驍帳下的軍師之一,出身寒微,被世人稱為毒士,善於毒計。在春秋時期,趙長陵善使陽謀,為人所稱道,世人皆知徐驍旗下謀士趙先生。而李義山善使陰謀,不為人所知,導致其名氣不盛,不知還有謀士李義山。但不可否認的事,李義山的能力並不輸於趙長陵,甚至我覺得還要勝出一籌。

世人還是看低了他,有趙長陵在世,李義山就無法全力施為。李義山是少有的全才,在聽潮閣的二十年中,不知道為北涼布置了多少的後手,僅僅被稱之為是毒士,是太過小瞧他了,他以僅僅三州之地,處處布局,讓百萬雄兵的北莽不敢動彈,讓僅百萬百姓的北涼養起來了三十萬的北涼鐵騎,幫忙北涼一地戰北莽一國,可謂是國士無雙。

李義山窮盡一生都在為北涼謀事,在聽潮閣上與敵人鬥智鬥勇。可以說,沒有李義山,就沒有後來的北涼,更不會有後麵的新涼換舊涼的徐鳳年。

同時李義山還極有眼光。當初李義山是極少數勸徐驍不造反的人,李義山的見識格局十分之大,同時,在其他人都不看好徐鳳年的情況下,李義山始終相信著自己的學生,認為徐鳳年金玉其內,將來必成大器。褚祿山在千騎開蜀之前,沒有人相信他能做到,最後還是在李義山的支持在,才湊齊了一千騎,最終有了後麵名動天下的千騎開蜀。事實證明這些,李義山都是對的。

對於徐鳳年而言,李義山就隻有一個身份,那就是師傅。李義山作為徐鳳年的老師,也始終影響著徐鳳年,後來徐鳳年能成才,李義山付出了巨大的心血。在臨死前也給徐鳳年留下了十六策應對,北涼治政六疏三十四議。

他自困一樓,與西蜀人趙廣陵並稱徐人屠的左膀右臂,左趙右李,側重陰謀,眾多有損陰德的絕戶計皆是出自他手,他外儒內法,正奇兼用,以霸王道雜之,使徐家鐵騎建軍成製名聲在外,也使得徐曉能夠在春秋戰事裏屢敗屢戰。若說趙長陵是徐家鐵騎錦上添花的麵子,那麼他則是雪中送炭的裏子。曾與文武雙絕的謝家嫡長孫謝觀應隔江聯手作文武評、將相評、胭脂評,他就是聽潮閣謀士李義山。

“趙天下,家北涼“——謀而後動,國士無雙

春秋九國之戰,滅西蜀,李義山提出高於車輪者,不管婦孺,皆殺。蜀州至今提及可讓小兒止啼。

景河大捷後曾定下不惜與趙長陵發生爭執執意分兵妃子墳的謀略,請求讓白熊袁左宗帶兩萬人死守妃子墳,並直言若是在妃子墳少死兩萬人,那麼之前戰死的所有徐家袍澤都將白死。就連白衣兵聖陳芝豹都曾承認自己無法守下妃子墳,李義山的將將之才成就了日後的北涼騎軍統帥袁左宗。

滅楚後扶龍派建議徐曉與離陽劃江而治,李義山僅用三個字就說服徐驍不造反,“名,言,事”,言下之意很簡單,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