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第13章 沉淪(2 / 3)

草木葳蕤,在風的鼓動下發出颯颯的響聲,野貓從古槐樹上一下子竄下來,又不知一下子竄進了哪個灌木叢裏,草間的蟈蟈像是永不知疲倦似的,一聲高過一聲地叫著。

天地間好像很吵,又好像很靜。

第二日一早,便有一輛馬車,將顧湄和水碧二人送回了顧府。

在此之前,鄧知遙沒有再見過她,他將自己的思緒從那紛雜中脫身出來,轉而投到正事上。

顧湄意圖截走李簡的行動,反而暴露了兩個信息:一是寧王那邊已經發現發現李簡未死,此次行動失敗,很快就會采取下一步行動,二是李簡此人果然至關重要,寧王和顧府竟肯下這麼大的力氣來殺他,看來他所說的一切皆為實情。

於是他抓緊了刑訊李簡的工作,按照他之前的供詞,將證據一一整理好,在顧湄回府的第四日一早,他便寫了奏表,在早朝的時候,當著文武大臣的麵,當庭呈奏陛下,呈交了一批物證,並傳喚李簡上朝對峙。

他上書先是彈劾寧王殿下參與了堤壩貪腐一案,賣官鬻爵,收受賄賂,不但如此,還幹涉江南鹽政,利用漕運之便,販賣私鹽,使得鹽價飛漲,江南百姓深受其害。

又將李簡在獄中就差點中毒之事稟明,彈劾禮部左侍郎顧知義助紂為虐,暗中幫助寧王殿下掩蓋證據,他這奏本一上,滿堂嘩然。

秦王一黨忙站出來,求陛下秉公執法,嚴懲寧王殿下及顧家。

卻在此時,被傳喚到堂中對峙的李簡卻突然反水,當庭哭訴自己是被屈打成招,是首輔鄧大人逼著自己這般說的,為的就是構陷寧王殿下,替秦王殿下鏟除異己。

這時寧王一黨的官員抓住機會跳出來,攻擊首輔鄧大人黨同伐異,挑撥皇室,其罪當誅,又對鄧知遙拿出的物證提出質疑。

果然戶部連同錦衣衛的人一細查,便瞧出其中一本賬本乃是偽造,細查之下、破綻露出,實為構陷。

朝堂上立刻轉了風向,原本腹背受敵的寧王一黨反守為攻,竭力攻擊首輔鄧大人及秦王,吵的不可開交,秦王一黨則竭力為首輔和秦王辯駁,稱必是受了蒙騙,才會鬧出一場烏龍,可到底占了下風。

就在此時,原本稱病並未上朝的尹老禦史,卻帶了證人走上朝堂來,所帶上來的人正是李簡的寡母和他的妻兒,果然李簡一見兩人,頓時便變了臉色。

尹老禦史當庭彈劾顧知義藏匿證人家屬,以借此威逼證人,李簡一見自己的親人被救出,又改了口風,說自己是被寧王脅迫,他讓自己先假意向首輔鄧大人供認寧王的罪行,再一步步引誘他找到那本偽造出來的賬本,讓他誤以為那是物證。

他說此事都是寧王的陰謀,自己是因為親人被寧王拿捏在手裏,這才當庭汙蔑首輔,隻求陛下隻發落他一人,放過他的家人。

朝堂頓時炸開了鍋,秦王一黨絕地反擊,痛斥寧王不顧手足親情,陷害自己的手足兄弟,還擾亂朝綱,汙蔑首輔鄧大人,寧王一黨則直指著李簡屢次翻供,證詞不足為信,是存了挑撥之心,寧王必然不知情,是受了小人蒙蔽。

早朝上吵了一上午,皇帝拍板下了定奪,寧王陷害兄長,擾亂朝綱,皇帝對其下了申斥,並且罰了三十廷杖,要其回王府靜思己過兩月,鬧劇才算告了一段落。

剛出了宮,秦王便將鄧知遙叫上了馬車,他人剛坐定,朱峋便往他胸口處虛錘了一拳:“子瞻,可瞞我瞞得好辛苦,今日早朝,可謂是險象環生,那李簡反水之時,我這顆心都漏跳了一拍兒,隻暗道不好,是著了老七的道,好在你還多留了一手,老七這回可是偷雞不成蝕把米了。”

鄧知遙聞言卻眉心一蹙,他本以為那李簡的家人是秦王的手筆……突然便想起來什麼,他也顧不得同朱峋解釋些什麼,直接便命車夫轉了方向,朝尹老禦史府邸而去。

進了禦史府,栓全原本候在外頭等著自家公子,可公子進去還不過一盞茶的功夫,人便疾步而出。

栓全擱下小丫鬟端給他的茶,忙追了出去,有些摸不著頭腦,剛準備問,卻聽自家公子的聲音:“去顧府!”

駿馬在長街上奔馳著,馬的速度極快,然而鄧知遙卻分不出絲毫的心神,馬快而顛簸,此時已經正午,眼下的日頭毒辣的很,映得長街上的青石板發白,鄧知遙顛簸在馬上,隻覺眼前白茫茫一片,眼前有無數的光影變換著,心中忽得發酸。

不止因這難耐的暑熱,他的腦中混沌一片,唯有一個念頭是清晰至極,去找她,將她擁入懷裏,同她說對不住。

遲了這麼久,此時才想起她那夜流下來的眼淚。

腦中嘈雜一片,一會兒是那尹老禦史撚著胡須歎道:“昨夜李簡的親人的確深夜投奔於我,還帶了一封信,說她們多日被顧家囚禁,用以要挾,是顧家的九姑娘將她們救出來,並且讓她們投奔至此的,老夫將那封信展開,信中那顧九姑娘隻說讓老夫護好她們,若是朝堂之上寧王借李簡向秦王發難,便讓老夫帶著這二人上朝堂去替秦王殿下辯駁。”

“老夫不辨真假,不過想到顧家向來是寧王一派,不敢貿然行為,因此這幾日便稱病在家,卻時刻留意著朝堂的動向,今日早朝事發,老夫才帶著李簡的妻女老母上了朝堂。”

一時又是顧湄那夜,字字泣血般的哀求:“鄧知遙求求你就相信我這一次,此事千真萬確,那李顯就是一個圈套,我親耳在我爹書房旁聽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