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第17章 鍋邊糊和腸粉(1 / 2)

這是後世的福州城?

看著眼前的景象,張洋滿臉懵逼。土圍子倒是不算矮,護城河等設施也是一應俱全,可裏麵還沒個縣城大吧?不,確切的說貌似就一百多戶人家。

眼神不是太差的話,根本不用數。

整個城市唯一的磚瓦房就是郡守府,眾人走的泥土道路也許是剛下過雨的原因吧,他甚至發現了水坑裏的遊魚,並且看情形,一路上見到的人也沒比災民們好多少。

本來還指望能讓自己的隊伍在此地好好休整一下的張洋,看到眼前的畫麵則完全沒了想法。

唔,郡守攝於王氏的虎威,沒敢說不管,然而看其窘迫樣,就知道逼迫人家也沒用。

還能怎麼辦,在城外找個地方先歇歇唄。好在這年頭的城防工程都是沒啥問題的,一大片沒有雜草的空地兒很容易就能找到。

感謝上蒼,至少眼下不用隨時跟各種莫名的小動物幹仗。

隻是這樣一來,隊伍的士氣又很成問題了。

很簡單呀,旁邊的城市可是南方有數的大城,竟然都是眼前的景象,那自己等人要去的地方多半兒得跟華南虎等暴力團夥兒搶地盤了吧?

他們可是看到城外的田地是什麼鬼樣子了。

對了,這年頭的大象可不是啥招人喜歡的動物。

另外,那股子趕路的緊張勁兒一旦鬆懈下來,也想家呀。我國人的鄉土情結之深能令很多民族都無法理解的。

狐死首丘了解一下。

多種因素疊加之下,張洋感覺自己的難民營好像真成了“難民營”,其氛圍讓他這種一向沒心沒肺的主兒都感到了悲傷。

感覺需要做點什麼的他決定好好給大家改善一下夥食。

既然大吃貨國的曆史如此悠久,那想必用吃來解決問題應該也比較應景兒。

至於說動員演說什麼的,就不要丟人現眼了。

我國這種曆史深厚的老大民族,根本不會相信任何空泛口號,自己的隊伍,搞形式主義沒有意義。

事實證明,食物的效果還是挺好的,如果沒解決問題,那隻能證明吃的不夠好。

當夥夫們開始圍著一溜行軍鍋忙乎的時候,營地裏就響起了異常整齊的吞咽口水聲。這種鍋還是張洋改良出來的呢,否則按原本的曆史他們要到宋代才能看到類似的玩意兒。

災民們不用吃煮的菜粥,沒牙的人或許會喜歡,然而張洋早就吃夠了。

真的是把所有的配料一起丟進去煮呀,並且調味料不全,就連醬油都沒有,而且炊具也不合格,往往是地下糊了,上邊還夾生呢,要不然也不會出現有些古人喜歡吃鍋巴的梗。

當然,稍微有點身份的人吃的會好一些,有肉。

但問題是肉也是不加作料煮的,對了,這年頭可沒有太監牲畜喲,那味道,說實話吃了很想殺廚子全家。

現在就不同了,自己手下的夥夫至少學會了用沙蔥和野薑等調料熗鍋。

張洋才不管對於生物鏈有什麼破壞呢,這家夥帶上一些裝了糖藥的竹節,就去捕獵大象。都特喵成災了,人活不下去,要生態環境幹嘛使?

福州城的那位郡守在得知路過的災民隊伍要跟大象幹架之後,也興衝衝的跑來幫忙,他們早就被那種龐大的怪物折騰慘了,現在有機會當然要踩上一腳。

看對方明顯實力較大,大概率還能分點肉呢,傻子才不去。

效果不錯,收獲不僅足以填飽自己隊伍的肚皮,而且還獲得了一批甲胄原料,同時還跟當地的官府拉近了關係。

就是看樣子好像需要山楂水。

夥夫們也很高興,又學了一手不是?看他們崇拜的眼神,張洋知道,發展下去自己有取代易牙成為廚師行祖師爺的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