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第9章 第九章(1 / 3)

一入秋,便是天下士子秋闈的時日。

天下貧寒人家的讀書人,一貫都要過了秋闈,得了資格,才能再考春闈。

各世家裏的子弟,雖有的承蒙皇恩,分到了一個直接參加春闈會試的名額,但到底大多數人家子弟多,有名額的人家又少。

這秋闈不可說是不重要,參試的規模自各縣到各城,報考秋闈的讀書人也多。

懷淩原先還等著看那個“以身報恩”的話本,是哪家大人這麼有才,想出的計策;偏生直等到了秋闈開始,各家都安安穩穩的,沒有一點風聲走漏出來。

她雖然擔了個主考官的名頭,那也得等到春闈之時,各地的過了秋闈的讀書人都到了上諸,才到她出場;眼下,秋闈,她實是沒什麼大事要做,隻穿了太子服,祭拜天地,通稟開恩選拔考試。

她本打算這次秋闈,便讓淩長樂下場參考,臨到考試的關頭,她幾次斟酌,還是沒改變念頭,堅持了原來的打算。

科考的難度自是不言而喻。

淩長樂很聰明,這是懷淩選擇她的最重要的緣由。

但到底讀書的時間短,請的教習先生也絕非什麼名師大家。

懷淩動過請名師大家的念頭,但那個時候,她還沒過了明麵,懷帝也沒明裏露出要封她做儲君的念頭;她需要遮掩鋒芒,暗裏發展,延請名師大家,必然異常昭著,引來人注意。

不說別的上諸裏的世家子三四歲就啟蒙了,家裏私下請的老師,白日裏上的書院;單她自己,也是白日裏書院,私下還有兩個老師。

若讓她去科考,她也沒有把握,能從這科考裏拔的前麵的名次出來。

且就先一試。

亦要知道長樂到底能不能從秋闈裏科考出來。

若是實再不行,反正諸家已經都知曉,宴會上,她開口要了個人到東宮,四下打點,明著上是沒人敢阻攔的。

隻是到時暗裏傳出些風言風語,又不好控製。

她是相信長樂的。

“長樂,我相信你。”

她伸手拍拍長樂的肩膀,雙手按在長樂的肩頭,用手扣住了長樂的下巴,往起輕輕一抬,目光幽邃,四目相對。

“長樂,本殿就要靠你了。”

“你比這世上的男子都要強。”

“去吧,注意安全。”

懷淩直起身子,雙手垂在身側,吩咐安排了莊子裏的幾個好手陪著淩長樂,去了鄰近的地方,等著參與底下的鄉試;目送著馬車走遠了,她才抽身上馬,回了東宮。

懷淩做事,有時大膽過頭,有時又一心想要事情做的沒有半點瑕疵最好,決斷上便要慢上幾分;這一點,她自己心裏知道是不怎麼好的,懷帝和老師一應左右大臣也明裏暗裏提過建議。

瞻前顧後是好,小心謹慎過了度,便就成了畏手畏腳,有失決斷。

她有心想改,卻總又掙逃不開。

大概這是少年人的常態。

王謹寬慰道:“殿下還年少,遇過事情之後,自然會變得不一樣。”

“殿下也並非是沒有決斷,隻是邁出這第一步的時候,不知道應當往哪裏走罷了;前朝史書上,也沒有人做過這樣的事情,無人能讓殿下知道倘使做錯什麼,會有什麼樣的惡果。“

“殿下謹慎,倒也並非壞事。“

懷淩有兩位老師,一位王謹,是右丞相兼天子太傅;另一位是傅玄,隻是個閑散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