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神奇的王家村(1 / 2)

不謀而合,奕奇三人再也沒有提起過一起去烏騅山的事情。

王家村位於玉溪鎮的最北麵,而玉溪鎮又位於沙田市的最北麵。奕奇聽長輩們說起過,王家村已經存在一千多年了。原本的王家村隻有周姓,並沒有奕姓和王姓。

當然這已經是幾百年以前的事情了。

姓氏變化的根源要追溯到明朝初期。梅實迎時雨,蒼茫值晚春。江南大地在遭受了漫長連綿的梅雨洗禮之後,正式迎來了“田家少閑月,五月人倍忙,夜來南風起,小麥覆隴黃”的炎炎夏日。

夕陽收起一縷縷的光芒,晚霞燒紅了半邊天。

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庭院內一位老人閑庭若步,

似乎是觸景生情,時而會信口吐出:“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之類的詩句。隻見老人滿頭銀發,一件布滿補丁的大馬褂被汗水打濕把自己的身體裹得嚴嚴實實的,額頭上爬滿了細密智慧的年輪,胡子花白,雙眸如潭,深不可測。

這位幾近古稀之年的老人名叫周通,在洪武年間做過太子朱標的侍讀。洪武二十七年,以“年老體衰,無力輔佐君主”為由,被迫告老還鄉。

要是算起來的話,周通可以說得上是王浩的直係祖先。

老態龍鍾的周通看到門院外熙熙攘攘的城民往一個方向趕去。

“東城城門口來了個怪人,

時而氣宇軒昂,談吐不凡,時而瘋瘋癲癲,胡言亂語,甚是奇怪!”

“我們周城近幾年來很少有外人前來的!走,咱們去看看!”人群中有城民如是說道。

城民口裏的周城,是一座孤城,方圓百裏荒無人煙。所以從周城出去做官的寥寥無幾,做大官的也就唯獨周通一個。因此,在周城,周通算得上是德高望重,婦孺皆知了。畢竟文化人,大家都是十分尊敬的。

“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活了六十幾個年頭的周通早就已經看淡了一切,平常並不愛管這些閑事。但是這次不知為何,周通心如撞鹿,心裏莫名有一種想出去看看的衝動。

“也罷,就當是活動活動筋骨!”便拄著拐杖出了自家的院子門,跟隨著人流而去。

“周大人,近日身體可好?”人群中有城民問道。

“年紀大了不中用了!特別是最近總是感覺身體欠佳,這不是出來溜達溜達,以活動活動筋骨嘛!”周通滿臉和善道。

周通跟隨著人流,沒走幾步,便來到了東城城門。

遠遠看去,一個衣衫襤褸、披頭散發的男子,左手拿著一件破舊的黃馬褂,右手拿了一把剪刀,倚靠在東城城門口的城牆上,破口高呼:“燕王飛帝畿”之類的話語,說完邊用剪刀剪爛其中一隻袖口,邊破口大罵:“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而且右腳不斷墮地,引起圍觀的村民一陣大笑。

此時,站在遠處的周通早已是老淚縱橫,右手顫抖著似乎怎麼也握不住拐杖。他推開人群,三步並兩步,踉踉蹌蹌地往男子身旁走去。

“少主!”周通一把緊握住男子,輕輕撥開男子額頭前幾綹散發,熱淚盈眶。

“周愛卿?”男子揉了揉自己髒兮兮的眼睛,繼續嘶啞道:“真的是你啊,我的周愛卿!”

最後的“周愛卿”三個字幾乎是歇斯底裏地吼叫出來的。周通及時捂住了他的嘴,男子的吼叫聲夾雜著抽咽聲,雖然有些許囫圇吞棗、含糊不清,但還是被人群中一個賊眉鼠眼的人捕捉到了一切。

兩人抱頭痛哭,周圍的城民麵麵相覷,不知道究竟是怎麼回事。

“少主,此地人多眼雜!先去我家再議如何?”周通冷靜下來,對男子提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