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利益的衝撞 第一節 序幕(1 / 2)

鄉鎮

——謹以此文獻給生我養我的土地

作者:遠方明

題記:作者出身晉南農村,家境貧寒,完全依靠自己的努力,成為一名公務人員。雖然級別很低,但對於世代處於社會底層的家族來說,也是不小的進步。從懵懂學童,夢想少年,大學時的輕狂,多年鄉鎮工作的坎坎坷坷,到如今已屆於不惑之年,回想過去,有不盡的感言。對自己,對社會,對國家,對人類,對茫茫宇宙,也有多多少少的思索。這些東西,偏頗也好,對錯也罷,總歸是我人生經曆的寫真。幾十年,也曾讀聖賢書,聽智者言。想來所思所想,也不免有一兩點可取之處——所謂愚者千慮,必有一得吧。

第一章利益的衝撞

第一節序幕

九鳳山度假村依山而建,占地120餘畝,當年四月剛剛開業。由於其位置優越,布局獨特,經營理念新奇,已在當地名聲雀起,生意紅火。

2008年的初冬季節,一陣陣的寒風從西北麵撲過來,鑽進了鞏*的衣襟。但是他好象什麼也沒有感覺。這時候,作為傑州鎮的黨委委員、分管招商引資工作的副鎮長,鞏*被一種焦慮纏繞著。

坐在九鳳山度假村最高的草坪邊一塊突出的石頭上已經半個小時了,他的目光仍然掠過茫茫的鹽湖,空洞的望著七八公裏外薄霧中市區。腦子裏努力要想些什麼,但卻什麼也沒想。隱隱約約地,隻模糊的記起,這個草坪的下麵是度假村的蓄水池。上麵覆上土,種買了綠油油的油菜,既可在冬季添綠,又兼作野菜,頗受顧客的喜愛,可以賣出不錯的價錢。

“喜洋洋”的手機鈴音把他喚醒過來。是常興國的電話。鞏*起身沿著石階向下麵走去,一麵腦子裏緊張的思索起來。

昨天下午,鎮黨委書記田迎華把他叫去,通報了市裏大規模開發南山的決定及有關情況。市、區、鎮都成立開發建設領導組。市裏一位很有名望的前主要領導郭書記(現到人大工作)牽頭組織,吸收了市財政局、土地局、建設局、公安局、交通局等等幾個重要職能部門以及平山區區長參加。先期拆遷工作由區委組織部申部長負責,具體工作由傑州鎮來做。聽了書記的介紹,鞏*當時是一喜一驚。喜的是自己分管招商引資工作多年,除了添添報表,幾無建樹,終於等來了機會。驚的是拆遷之事百分之百是一塊難啃的骨頭。

鳳城市是晉南的一個地級市,其駐地就在傑州鎮的上級政府平山區。從市區往南,經十裏寬的天然鹽湖,再右拐兩公裏就是傑州鎮政府。該鎮是平山區甚至鳳城市第一重鎮,經濟實力舉足輕重。其轄區內中條山北麓的雲雀峽森林公園,距市區不足十公裏,山清水秀,林木茂密,鳥語花香,是市區五十萬居民的休閑勝地。近年來,隨著客流增大,上窯村(雲雀峽森林公園就在其村界內)招來了幾個客商,在進入雲雀峽森林公園的入山口兩側建起了數個度假村,以“享自然風,住農家院,吃山野菜”的招牌和,吸引了遠近客人,已在黃河金三角地區小有名氣。

現在說拆遷,實際上是拆除,豈不是斷人財路。再說,幾個度假村的經營者哪個後麵沒有這樣那樣的關係?要動他們,談何容易?尤其是九鳳山度假村,建設了一年半,開業才半年,據說投資逾3000萬,風傳後台很硬……

“困難就不用多說了。市領導已經下了死命令,一個月內完成拆遷。我跟上窯村個孫書記打個招呼,你按照市裏精神,先去接觸一下幾個度假村的老板。告訴他們,這是政府工程,民心工程,拆也得拆,不拆也得拆。另外,這幾個度假村都沒有用地手續,你把這個話捎過去,土地局正在調查。”

他注意到一向幹練的女書記也是眉頭微蹙。

接受了任務之後,鞏*一個人靜下來,清理思路。多年的基層行政工作,他已經形成了服從的習慣。從內心深處,他非常支持市裏的開發計劃,老領導要把南山建成城市後花園的設想是解決城市擴容,提高城市品位的一著好棋,可以說利國利民。再說,那也不是他考慮的事情。他現在要想的是如何去見這幾個老板,單個見還是集體見,當然,市裏的文件是要帶的。先見誰,怎麼開場,怎麼收尾,都要細細的想到。他清楚的知道,在如此敏感的事情上,一句無意的失言都可能使自己陷入極度的被動。

與梅花莊園,鳳儀山莊,浴露山莊的幾個老板的見麵是異乎尋常的順利。他們的口徑如出一轍:響應政府的號召,擁護政府的決定。但總不能讓我們白拆吧?後麵一句話是,人家咋樣咱咋樣,不要讓群眾(指他們自己,當然,相對於政府而言,他們也的確是群眾)吃虧就是!鞏*明白,這些老板們,在社會上滾打多年,個個都是人精,說話上輕易不會予人口實。另外,他們之所以如此痛快,另有一層深意:天塌下來,有王剛(當地曆史傳說中最高的人)頂著。論規模,九鳳山最大;論收益,九鳳山開業最晚,成本收回最少;論關係,九鳳山最深厚。什麼話他們也不要說,看著九鳳山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