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叫你去你就去!起來!”警官十分嚴厲。
“團團”站在窗子上方的高處,一個勁兒地給呂喬使眼色,那神情是告訴呂喬:千萬不要跟警官對抗,否則沒有好果子吃!
呂喬抬頭瞥了“團團”一眼,明白“團團”的告誡,很不情願地下了床,跟著警官走出禁閉室,直接去了教學樓。
麵對70多個罪犯學員,呂喬心裏很不是滋味。自己關禁閉,卻又來給學員上課!上課之前連備課的時間都沒有,上什麼呀?從禁閉室來,手中連張紙都沒有,怎麼上?
警官站在身邊,對著一教室黑壓壓的犯人們吼道:“別吵了,老師來啦,上課!”說完,就走出教室到隔壁警官辦公室呆著去了。
呂喬望著自己的學生,笑笑。稍停,她問:“你們想學什麼?想聽什麼?”
女犯們都笑了起來。其中一個說:“老師,我們知道你沒有準備,你活得比我們都累。要不就給我們講故事吧,講個故事讓我們受教育。”
這個監獄不怕人多。而且這些罪犯個對個聰明絕頂。她們在餐廳已經一個多星期沒有看到自己的“打打”老師呂喬抹餐桌了,就知道自己的老師關了禁閉
。這種事在監獄已經不是可以拿出來議論一番獲得點兒心中快感的事情。誰都有可能上午受表揚,下午受處罰,見怪不怪。受了處罰又照樣該怎麼改造就怎麼改造,跟沒事兒人一樣。
呂喬不也是這種心態麼?從禁閉室走出來,又來到講台上。人生跌宕在這裏才有最好的詮釋。
“那好,我就講個故事。故事的名字叫做:選擇決定人生”。
呂喬在黑板上寫下:《選擇決定人生》。
呂喬說:“美國和英國的兩個心理學研究所的研究人員收集了一批初中和高中全班同學的畢業照,每張畢業照中都有四五十人,或五六十人。通過對每張畢業照的觀察,總可以發現一些同學麵帶著善意的微笑和自信的光芒,也可以發現一些同學抑鬱寡歡,好像別人欠了他多少錢似的。”
呂喬那娓娓道來的女聲引起女犯們全神貫注:
“畢業照中這兩種不同表情的同學,在後來的工作和生活中究竟有什麼不同呢?這其中有沒有什麼規律呢?為此,研究人員收集了更多的畢業照——5000張,確定了更多的跟蹤對象——5萬人。經過長達41年的調查研究,結果發現:從總體上看,畢業照中麵部表情比較好的這部分人,其事業的成功率以及生活的幸福程度,都遠遠高於那些麵部表情不好的人。”
隔壁的教室裏十分安靜,隻有呂喬那帶著磁性和穿透力的嗓音在說話。讓警官們也好奇地從教室的另一個門走了進來,站在所有女犯的身後聽呂喬講課:
“對於這種現象,心理學家解釋道:人生,其實就是在不斷地進行選擇,不管是自覺地還是不自覺地,也不管是意識到的還是沒意識到的。如果一個人從年輕的時候就選擇了積極的心態,那麼積極的心態就會一步一步地引導其走向成功和幸福。反之,消極的心態就會一步一步地幹擾其走向成功和幸福。在這個意義上可以說,人生就是選擇,選擇決定人生。”
呂喬看著自己的學生,問:“從我剛才說的這個不是故事的故事中,大家能夠悟出些什麼?誰能告訴我?”
教室裏很安靜。人們都在思考。
呂喬接著說:“上述結論不禁讓人想到美國著名的心理學家馬斯洛說過的一段名言:“心若改變,你的態度就跟著改變;態度改變,你的習慣就跟著改變;習慣改變,你的性格就跟著改變;性格改變,你的人生就跟著改變。”
說完,呂喬就把這段話寫在了黑板上。“請同學們跟著我念,打起精神來,念!”
教室裏的罪犯們大聲地跟著呂喬朗讀著,聲音洪亮而且充滿激情。
念完,呂喬說:“很好。接下來是我對大家的要求:從現在起,每逢上課我需要你們大家起立對我說‘老師好’,我會對你們說‘同學們好’,做得到嗎?”
罪犯們同聲答道:“做的到。”
“還有,下課時,我喊‘起立’,你們集體背誦這段詞語,要給我大聲地背,一直要背誦進你們的心裏去,做得到嗎?”
“做得到!”
呂喬望望站在後排的警官們,說:“現在下課,起立!”
女犯們“唰”地一下全都站了起來,大聲地朗讀道:“心若改變,你的態度就跟著改變;態度改變,你的習慣就跟著改變;習慣改變,你的性格就跟著改變;性格改變,你的人生就跟著改變。”
呂喬激起了女犯學員們對人生向往的心情,卻不知是否也激起了她自己對人生向往的激情。
下課後,呂喬跟著警官又回到了自己的棲身地:禁閉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