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日早上,周誌敏上班,宋小月早早就來到了周誌敏家中,幫著周誌敏帶周明明,周誌敏也是個馬大哈,一工作起來就不要命的那種,要不然他也不可能以這樣的速度,晉升到和吳以恒一樣。
想著下周去老家把父母接過來,便一頭紮進了工作中。
廠子現在正複刻一型機床,現在進度很順利,作為技術好手,現在周誌敏管著半個車間,這時候的操作工大多已經是夜校的學生,馬上夜校就要改成技術學校,聽說再有個把月的,校舍就要完工。
與開始的時候不同,技術學校一招生,立刻擠破了頭,除了回城的待業青年之外,很多考不上大學的高中生也加入了進來,對他們來說進入聯旗是個非常不錯的選擇,年青人嘛,闖勁總是足一些的。
到了工廠,周誌敏便專注於生產,解決操作員們的困難,有的時候還會給這些操作員們上上課。
工廠是鐵打的八小時工作製,沒有加班,也沒什麼加班費之類的,就這樣,很多老技術員還會自發的給年青人補補課什麼的,周誌敏就是其中之一。
在周誌敏的帶動下,他的生產線良品率顯著提高,這個月拿到了最佳品控獎,從周誌敏到最下一層的操作員,每人都有獎金。
錢到沒有,市麵上更受歡迎的購物券從兩百到九十不等,相當於原來三月的券。
購物券可是現在的硬通貨,外麵買什麼都要票,在聯旗這些企業附近,則是買什麼都要券。這裏的券比票管用,主要是貨物多,而且大多數都是“進口貨”很受歡迎。
下了班,周誌敏便奔著生活區的商店,給兒子明明買了一輛小鏟車玩具,這玩意現在可貴的很,三四十公分長,二十公分高的家夥,就要十五塊錢外加十塊錢的券,以前周誌敏是無論如何也舍不得的,買了吃什麼?
但現在對於周誌敏來說,這些東西不算什麼了。
回到家,發現宋小月和兒子都不在,於是周誌敏便下了樓,果然在小區的遊樂區找到了自家的孩子,正跟一幫差不多大的孩子玩了滑梯。
宋小月則是拿著水壺,一臉笑容的望著明明,時不時的囑咐一些小心點。
周誌敏看的出來,宋小月對於明明的關心是真切的,從眼神中便知道,這讓周誌敏有點小感激。
小區的遊樂區很大,什麼滑梯、蹺蹺板等等三十四種,對小區裏的孩子來說,這是最討他們喜歡的地方。
“周大哥!”
過了差不多五六分鍾,宋小月這才發現站在一旁的周誌敏。
“周大哥,下班了,哎呀,我忘了做飯了”宋小月著急的和周誌敏說了兩句便把手中的水壺交給了周誌敏,急匆匆的跑回去做飯去了。
周誌敏則是帶著兒子又玩了一會兒,爺倆回到家的時候,宋小月現經把飯菜做好了,端上了桌。
周明明注意力完全不在吃的上,吃飯的時候都抱著爸爸給買的鏟車,喜歡的不得了。
周誌敏望著兒子的模樣,心裏開心極了,這種幸福感充滿了心間。
就這樣,差不多每一天回來,周誌敏都會給兒子買上一兩件玩具,什麼小塑料槍啊,小汽車啊之類的。
轉眼之間又到了周未,周誌敏準備回老家一趟,把父母接過來照應一下明明,不能老是麻煩宋小月,雖然此刻周誌敏對宋小月已經有了一點意思,但也覺得這樣不太好。
這時候的人總是單純一些,樂意為別人多考慮,在周誌敏看來畢竟兩人還沒有結婚。
周誌敏回到老家這才發現,正趕上農忙的時節,父母根本沒空過來,於是晚上隻得一個人又回來了。
……………………
與周誌敏不同,楊愛國現在正花前月下,旁邊是他認識的趙麗萍,兩人是打頭一次坐班車時候認識的。
後來兩人分的宿舍也不遠,而且趙麗萍和楊愛國的妹妹楊愛慧門挨著門,這一來二去的兩人接觸的機會更多了。
年青男女,這時候二十大幾的楊愛國和二十四五的趙麗萍都屬於大齡青年了,日子一久就難免有點暗生情愫,人之常情嘛,加上周圍的人也看出了一點苗頭,時不時的起個哄,於是兩人順理成章的走到了一起。
按著卓大狗子的時代,此刻花前月下,總得搞點小動作啥的,什麼親親摸摸之類的少兒不宜節目,該在小暗巷,小花園展開一下。
不過此刻楊愛國和趙麗萍完全沒有這樣的想法,兩人談戀愛散步的時候直接談起了工作。
“你們項目進展的怎麼樣了”趙麗萍問道。
楊愛國笑了笑,趙麗萍道:“忘了,保密”。
“你也一樣”楊愛國笑道。
趙麗萍歎了口氣說道:“我們單位那一批歸國的真是太厲害了,原本覺得差距就大,這一下子更大了,我什麼時候要是能進施教授的研究室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