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京中發生了一件大事。
一夜之間,這樁風流逸事,便傳得沸沸揚揚。
——趙國公竟要娶一風塵女子為妻。
話說那趙國公,今年方才二十有二,三年前便襲了先父的一等公爵之位,又得陛下寵信,是禦前一等一的大紅人,京中有名的年輕俊才。
年輕英俊的國公爺,不顧世俗偏見,執意娶一風塵女子,這倒沒什麼,等一時的風波過去,數年後,或許也能成一段傳奇佳話。
自古都有癡情人。
但是,這故事中卻還有一抹不能忽視的身影:國公爺的未婚妻,當朝太傅之女,明清音。
太傅官居正一品,僅有二子一女。
幼女明清音自幼聰慧異常,守禮端莊,亦是太傅之愛女。
明府。
五進的府邸不算頂大,但雕梁畫棟,名花異樹,甚至細節處皆是精致不凡。
太傅的俸祿自然是置辦不起這麼個府苑的,蓋因明太傅與其夫人皆出自江南望族,雙方本身的財產與嫁妝都甚是豐厚。況且明夫人秦凝月善經營,善識人,如今那些產業都不知翻了幾番。
府中少爺小姐俱未成親,闔府滿打滿算也就五個主子。
明清音正在她院中的小書房內整理玉山居士的詩集孤本,這是她大哥遊學回來時給她帶的。
明清音的大哥明清易,那可是一位實打實的少年俊才,或者說天才。
十六歲便中了舉,還是江南郡這等文人彙聚、學風昌盛之地的解元。
而後,這位所有人心目中預定的,本朝最年輕的狀元郎,卻未沿著眾人設想的道路前進。
那年,十六歲的少年,辭別了父母弟妹,堅定地踏上了一條或許艱辛,但足夠壯闊的道路。
他要去遊學,不是幾個月,也不是兩年,三年,而是整整七年。七年,他當然不止走過了大洛朝的三十六個郡,甚至他走得更遠,遠的超乎常人想象——
他穿過了沙漠戈壁,領略了外族的部落文明;
他行到了極北草原,同塞北蠻人稱兄道弟,暢快賽馬;
也曾橫渡江洋,親曆了另一番國情世事。
七年時間,說長不長,說短不短,但也足夠他丈量了腳下的土地,看到了世界的廣闊,也找到了自己未來的方向。
這七年來,明清易始終與家中保持著通訊,除了出海時,每旬一回。
於是才會在遊學返回途中,專為小妹尋來了許多孤本。玉山居士的手寫本隻是其一。
他遊學前幾年,還在大洛朝境內時,明清音還小,還沒有這個愛好,後來明清易就走得遠了,自然也談不上如何滿足小妹的這個愛好,返回途中倒是正好,於是便一路收集各地的孤本。
說起明清音的愛好來,手寫的詩集孤本是其一,也是其最。
無論手本是作者本人手寫的,還是其後人,或者後來的仰慕者,又或者是單純抄書的人,總會附上書寫者不同的感情。
每套孤本,都承載著作者的思想,書寫者的感情,以及孤本本身的故事。
這些都是吸引她的因素,也是她這個愛好的根源。
至於還原修複孤本,則隻是這個愛好的衍生。
她輕翻書頁,細細研讀詩集。
可以確定,這是玉山居士的真跡。
玉山居士乃是兩百年前的書畫大家,傳聞其詩更是一絕,卻一直未現世。
傳聞玉山居士隱居之地正是在武安縣的一座山上。大哥也正是從此縣尋到的書。
其上有許多字跡已模糊不清,她正在艱難地複原。
所幸她在詩詞一途小有天賦,實在拿不準主意就去請教母親,或者父親。
明清音微蹙柳眉,坐在案前,午後的光透過旁邊大開的窗子,灑進屋內,灑在案上的書本上,灑在案前的絕色佳人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