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將四隻都削出蓋子,禦廚將橙子交予幫廚挖出橙瓤,自己著手調餡。
案上近二十種可用的食材排得整齊。禦廚剛要去取那碗荸薺,餘光一瞥麵前的十幾個小幫廚,手倒停了。
他問道:“告訴我,哪樣不能用?”
十餘人心弦一緊。
在廚房裏,除了怕自己出錯,就是怕位高的禦廚提問了。那些在經驗豐富的禦廚眼裏算是常識的問題,許多時候他們都答不出來。
眾人靜了半天,誰也不敢先開口。
許久,一貫被禦廚看重的其中一個小幫廚終於先答了,他指了指旁邊的青椒:“青椒不能用。”
禦廚未說對不對,隻問:“為什麼?”
“青椒味道獨特且重,會掩住蟹肉鮮香,喧賓奪主。”
小幫廚一字一頓地答完,禦廚終於一笑。
點了頭又看向旁人:“其他呢?”
眾人認真思索起來。
到底都是年紀尚小的幫廚,爭強好勝的心格外強,誰也不肯落在人後,很快就有了下一個答案:“香菜也不能用……同樣的原因!”
有人說一樣,沒說的人就少一樣可說。
一個小幫廚思來想去也沒主意,求助地看向正在打雞蛋的另一個幫廚,幫廚正忙著低頭打雞蛋,全然沒理他。
“啊!”他忽地一喊,連禦廚都微一驚,周圍一圈笑聲。
小幫廚大覺窘迫,紅著臉低下頭,支支吾吾說:“鵝肉不能用。”
禦廚神色一凝:“為何?”
小幫廚指了指打雞蛋的幫廚:“鵝肉和雞蛋同食損傷脾胃。”
他猶豫地抬眼偷覷尚食,不知為何覺得心虛,總之聲音低了下去,“您不是說,無損身體比味道重要。”
禦廚是很滿意,讚許地點了頭:“不錯,對身體有害的東西再好吃也不能往上呈。”
這一關可算過去了,禦廚不再多問,著手挑了要用的輔料。
幫廚一一記著,有荸薺、青筍、薑末,豬肉末挑了帶一點肥的,香菇總共隻取了一朵——大約是香菇的味道也比較“獨特且重”,雖然需要用它調味,又怕掩住蟹肉香吧。
到了調味,這就是難點所在了。各樣輔料切成的末裝入一碗後,禦廚加了三五樣調料進去,手上動得很快,看不清加了多少。
而後取了幹淨的筷子點了一點輕嚐,竟沒再做任何改動,味道剛剛好。
一眾小幫廚看得訝異,心裏再度呐喊:禦膳房裏最難的就是調味了!
一到調味這步,禦廚都是靠自己的舌頭決定,顯得格外玄妙。
剔取蟹肉的幫廚端著碗走來,眉頭皺得厲害:“這是這個季節最好的幾隻蟹了。蟹黃幾是沒有,肉也還不夠鮮。”
禦廚無甚反應,氣定神閑:“取兩錢魚露來。”
小幫廚們又趕緊記住了:鮮味不夠,可用魚露提鮮。
餡料終於調好,白嫩的蟹肉中有豬肉的淡粉、青筍的淡綠,荸薺與蟹肉顏色相仿,隻添了些許晶瑩的感覺出來。
填進挖空的橙中,橙白兩色相配得宜。
禦廚將先前挖好的花型蓋子蓋上,又把四隻橙子一並放入蒸籠中。
禦膳房內,前菜的最後一道——繡球鱸魚正在準備。
鱸魚去頭去尾,從背部劃開,魚骨便可成片取下。魚肉切成食指一般的長寬,嫩嫩滑滑的已然鮮腥四散,再加好鹽、料酒、胡椒、香油一拌。
倒進加了蔥薑條抓出汁的水去掉魚腥,再摻進蛋清拌勻。在幹澱粉也拌進去後,兩個幫廚一起打著雞蛋準備攤蛋皮,抬頭一看,另一個幫廚已經把香菇絲胡蘿卜絲芹菜絲一起入水燙了。
將魚條拌好,再次淨過手後,著手搓出一枚枚一寸大的丸子。
這丸子上過稍蒸片刻便可取出。各樣切絲切條的東西本就易熟,蒸得太久魚就不鮮了,口感也不好。
鍋蓋揭開,白嫩微黃的魚條間摻雜橙色綠色金黃色的縷縷細絲,香菇的味道淺淺淡淡地搭著,像個色香俱佳的繡球。
再把加了生抽和糖的高湯勾個芡、製成淺褐色的澆汁淋上,便算大功告成。
禦廚擦了把額上的細汗。
鳳臨帝國的宮廷美食技藝堪稱一絕。
宴席設在行宮中的正暉殿。
這地方是比照著皇宮中的含元殿修的,含元殿是朝殿用的,因此自然是比含元殿小一圈,此次朝會又規模宏大、隨行的官員不少,殿中便不夠用了。
於是殿前寬闊的廣場也被歸為了設宴的場所。皇帝照例在殿中的九階之上,各國使節,朝中文武百官中的重臣,加上皇室宗親也在殿裏。
外麵的廣場上,則多是隨宗親前來的家眷,或者朝中官階低一點、不必進去拜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