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晁蓋歸來 龍象般若功的前景(1 / 3)

李慕一行與王舜臣到達河州時,阮雄夫婦和許家兄弟都已經到了幾日,宗門目前由許老拳師和一眾親傳弟子負責。

李慕夫婦到來之後,立刻便成為全場焦點,阮百銘引著一眾西軍將領,一一給李慕介紹。

而他介紹的這些將領,基本都是種家親族。

除阮百銘的老丈人種樸外,還有種詁、種診、種誼、種師道、種師中等種家軍成員到場。

其實在《宋史》中,種家軍比楊家將名氣大,也比楊家將對國家的貢獻大。

北宋一百六十八年曆史中,種家子弟五代從軍,將才層出不窮,數十人戰死沙場。

既有開疆拓土之功,也有戍邊守土、保境安民之勞。

隻不過楊家將走上了戲劇舞台,被渲染得出了彩,得以名傳千古。

種家軍卻隻是走進線裝曆史書,被文字湮沒,到頭來卻鮮為人知。

巧的是,嶽不群是個愛讀史的,所以李慕知道他們,亦對他們十分欽佩。

就在阮百銘的婚宴上,李慕與種家軍談好了一樁友好合作協議。

種家派出嫡傳子弟,前往長空劍派擔任槍棒教頭,傳授那些有從軍意向的長空弟子,適用於戰場廝殺和騎戰的長兵器武藝。

而長空劍派則傳授種家子弟內門武學,尤其是高深內功。

因為身懷內力,可以讓他們在戰場上如虎添翼,戰力和續航力皆得以暴增。

阮百銘的槍法,就是到軍中後才跟種家子弟學的,騎射則是由王舜臣傳授。

這使他成為了一個可以帶兵衝陣的猛將,而非隻能行走在黑暗中的刺客。

作為回報,他征得李慕同意後,將外門內功,也就是華山內功傳給了種樸、種丹紅父女及王舜臣。

正是感受到了內功帶來的巨大好處,他們才會如此上心的與李慕展開此項合作。

這份合作對李慕也大有裨益,誰知道未來他會不會輪回到,如春秋戰國、漢末三國那樣的世界?

劍法和徒手武功不適合戰陣廝殺,身處千軍萬馬之中,肆意揮灑劍氣劍芒,也是一種愚蠢的行為。

內力再深厚,在人海中又經得起幾番揮霍?陸地神仙李淳罡也不過破甲兩千六而已。

一品金剛境的徐鳳年,在敦煌城麵對五百鐵騎,也隻能破甲二百,剩下的三百騎若非自己潰散,徐鳳年也隻有死路一條。

以李慕現在的功力,若是江湖爭鬥,他屠個數百低級武者完全沒問題。

但那是在有充足輾轉騰挪空間的情況下,依靠精妙的身法步法才能達成。

戰陣之中能破百十甲,差不多就是極限,他必定耗盡內力。

因為戰陣廝殺跟江湖武鬥不是一個概念,戰場上人擠人,根本沒有給你發揮身法步法優勢的餘地,隻能正麵硬剛。

而且軍士身上都穿著甲胄,擊殺時消耗的內力,比殺一身布衣,毫無防護的武者要大得多。

所以想要成為楚霸王、呂奉先那樣的無敵猛將,掌握一些戰陣武藝,也是很有必要的。

否則他就始終隻能做一個,可以在戰陣之中刺殺敵方將帥的超級刺客,做不了帶兵衝陣的大將。

……

在河州住了大半個月,李慕與阮雄一行啟程東返,由種師道次子種溪帶幾名種家子弟隨行。

他們既是去長空劍派“進修”,也是去做教頭,傳授戰陣武藝和兵法的。

堪堪進入九月時,眾人回到梁山,李慕立刻吩咐下去,讓那些有意從軍的弟子報名,單獨組成“軍門”弟子,隨種溪等人學藝。

最終報名的弟子有二百餘人,這些人就是日後李慕掌控大宋軍隊的根基。

大宋除楊家將、種家軍外,注定會再出一個“長空軍”。

李慕對軍門弟子,多次重複施展移魂大法,無論他們日後有多大成就,李慕永遠排在他們心中第一位。

長空劍派會排在第二位,大宋朝廷和皇室,得往後排。

在不涉及李慕和宗門時,他們忠君愛國。

一旦朝廷與李慕產生矛盾,需要他們選邊站時,他們會毫不猶豫的選擇李慕。

在李慕一行回到宗門後,阿紫屁股後麵的跟班,除朱仝雷橫外,又多了一個遊坦之。

這家夥悟性果然不凡,短短幾個月過去,通過修煉易筋鍛骨篇,資質根骨已經得到巨大改善,內功也修煉入了門。

各種武功招式上手極快,一學就會,不出十年,長空劍派又能得到一名頂尖高手。

三個月時間轉瞬即逝,種家槍法李慕已經學到手,高屋建瓴下,騎射能力也直追王舜臣。

就在少林英雄大會時間將至時,晁蓋帶著前往吐蕃的弟子們回歸宗門。

去時八百人,回來時隻有七百餘人,五十餘名內門弟子,三十幾名精英弟子,永遠留在了那片高原土地上。

但他們的功勞卻是極大,上至吐蕃國主及其血脈,下至諸部大小領主,死於刺殺的上層人士數以千計。

吐蕃好不容易統合起來的局勢,再度分崩離析,百年之功廢於一旦,而且比之前更加混亂。

莫說五十年,再過百年能重新統合起來,都算是佛祖保佑。

犧牲的弟子,大部分都是死在密教寧瑪派、金剛宗這兩派高手手中,隻有小部分死於吐蕃諸部的圍剿。

但這兩派高手也差不多被晁蓋等人滅絕,對上兩派頂級高手,他們單打獨鬥固然不是對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