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而藝術領域內有所成就的人,都是毫不掩飾自己的性格和喜好,有什麼就說什麼。
所以就更容易引起爭端。
藝術發展曆史上,很多大師級藝術家以及巨匠級藝術家,都有其特殊的個人癖好,不少大師和巨匠互相之間因為看不慣, 幾乎都是老死不相往來的,開口也必定沒有好話。
這樣直來直去的表達方式,讓藝術領域內的派係以及區域劃分極其明顯,不同派係和區域之間幾乎是水火不相容的。
而在大區域方麵。
北美藝術領域和歐洲藝術領域之間,就幾乎是水火不相容的。
兩大區域之間的藝術領域很少有比較深入的交流。
最近的一次比較大規模的深入交流和接觸,就是上次王謙在柯蒂斯講課的時候, 吸引了整個世界的音樂藝術家的注意, 從而吸引了世界各地的藝術家的聚集, 那算是最近至少半個世紀以來,最大規模的一次音樂藝術領域的聚集。
而現在。
王謙在茱莉亞學院的講課,同樣再次聚集了世界各國的音樂藝術家,以及資深的名人富豪音樂藝術愛好者。
這次聚集的規模,比上次王謙在柯蒂斯學院講課的時候更大,也更加高端。
上次王謙在柯蒂斯講課,終究是比較倉促,同時王謙當時在世界上的名聲也還不是那麼響亮,和現在相比遠遠不如。
所以,這次茱莉亞學院的講課,王謙的號召力更響亮,在媒體的宣傳下,更是開啟了巨匠之路, 這對整個世界的音樂藝術家都有致命的吸引力。
於是, 這次紐約幾乎聚集了世界各國所有能叫得上名字的大牌藝術加, 各大頂尖音樂名校更是一個不少。
上次在柯蒂斯, 如柏林音樂學院, 漢諾威音樂學院, 以及維也納音樂學院等等大部分歐洲的頂尖音樂名校都沒有到場, 對柯蒂斯以及王謙都有一些抵觸和俯視。
而現在,世界各國所有能叫得上名字的頂級音樂名校,都一個不少!
紐約各路媒體,都在各自的版麵以及社交媒體賬號上公布了自己采訪到的各路音樂藝術家以及名校代表們的名字和采訪過程,逐漸總結出了所有音樂名校的名單,以及大部分高段音樂藝術家的名字。
紐約音樂藝術報報道說道:“這是自從音樂藝術誕生之日起,幾百年來,最大規模的一次世界性音樂藝術聚集!今天,將會載入世界音樂藝術發展曆史。紐約,將會成為實至名歸的世界音樂藝術中心。茱莉亞學院再次彰顯了自己在音樂藝術領域內的地位以及絕無僅有的號召力……”
“今天王謙教授在茱莉亞學院的這節課,可能會影響世界音樂藝術的走向!他將麵對全世界幾乎所有頂尖音樂名校以及所有的音樂大師們的巨大壓力,他是否能抗住這份壓力?我們拭目以待!”
……
自從音樂藝術正式誕生開始。
幾百年下來,自然有不少關於音樂藝術領域內的大規模聚集。
但是,以前舊時代交通不便,自然很難一次聚集來自全世界各地的所有音樂藝術家和名校代表。
所以,這次紐約茱莉亞學院的公開課,的確算是有史以來,音樂藝術領域內最大規模的聚集。
用某八卦媒體在社交平台上的話來說:“我在機場扔了一塊磚,砸到了三位音樂藝術家, 以及七位音樂教授……”
不過。
在各路媒體的各種采訪和報道之下, 幾大區域音樂藝術領域的碰撞氣氛,已經逐漸凝聚起來了。
北美音樂藝術在最近幾十年的發展堪稱迅猛,世界前十的頂尖音樂名校,北美占據了七八個,幾乎快壟斷了。
而歐洲音樂藝術名校的底蘊深厚,動輒就是兩三百年的曆史,更有諸多音樂大師甚至巨匠的加持。
東方亞洲,在歐美看來,在音樂藝術領域內則是剛剛起步,用那位來自柏林音樂學院的美隆副校長的話來說——亞洲有音樂藝術家嗎?
媒體們是看熱鬧生怕事兒鬧的不夠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