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1.齊聚京圈!世界最大規模文化藝術聚會?(求訂閱)(1 / 3)

夜晚,西北,某省城內。

賈富清居住的別墅內。

十幾個西北文學圈內的大佬齊聚一堂。

基本上都是賈富清的學生,或者是學生的好友,一個圈子裏的存在。

十幾個人分別坐在沙發和椅子上,上麵一個中年女子拿著一個打開的平板,讀者上麵的內容,抑揚頓挫,聽起來極其悅耳和好聽,而上麵的內容,正是千千靜聽的三國演義……

張躍和幾個西北作協的資深作者一起聊著。

“這王謙,真的是妖孽。他今天更新了這麼多,每一章我都反複讀過,研究過每一段描寫,甚至每個詞彙我都仔細前後對比了一下。”

其中一個禿頂中年男子緊皺著眉頭,語氣很是驚異地說道:“但是,我沒發現任何不一樣的地方。他依舊保持著最開始的風格和質量,就好像沒有中斷過一樣,這簡直是不可思議。”

周圍幾人聽了都讚同的點頭。

張躍說道:“最重要的是,他今天的更新量也非常大。這樣的作品,就算讓我謄抄,我都寫不了這麼快。他還要創作,還要捋清前麵的內容……如果是我的話,我光研究前麵的內容找感覺就至少要半年以上的時間……”

其他幾人聽了,都是滿臉的讚歎。

他們都是業內的資深作家,或許在大多數的普通人眼裏都是名不見經傳的,但是在傳統作家圈子,都是很有名氣的,都發表過一些具有文學性的作品,隻是銷量都不怎麼樣,大多都是完成政策性任務的作品。

隻有張躍是最成功的小說作者。

躺在躺椅上的賈富清微微眯著眼睛,一邊聽著那邊自己學生的說書,一邊聽著張躍幾人的討論,輕聲說道:“這樣的妖孽,不能以常理去揣測。你們就別再去費心思研究那些瑕疵了,現在研究一下怎麼從他這本小說上得到什麼吧。”

賈富清能在西北文學圈內屹立不倒幾十年,成為西北文學界旗幟一般的人物,靠的絕對不是真正的文學功底,而是其對政策的嗅覺,緊跟著政策腳步走,然後進行針對性的創作,才能獲得支持。

張躍輕輕點頭,明白老師說的。

他已經在構思一本曆史演義小說了。

三國是以漢末為背景,占了漢朝高人氣的便宜。

而張躍同樣打算以另一個超高人氣朝代為背景,那就是盛唐!

以盛唐為背景創作一本曆史演義小說,張躍相信以自己的實力和人氣,一經發布,絕對不會輸給王謙的三國演義多少。

而其他幾位比較有實力的作家,也都在思考進行同類型的創作。

他們都嗅到了,現在官方對王謙的大力支持,並且在有意推廣三國以及王謙的諸多國學作品。

這顯然是要大力提倡華夏本土文化,以此來喚醒大家的文化自信。

那麼,多宣傳一些古代華夏文化巔峰朝代曆史,重塑民族自信,沒問題吧?

張躍突然想起什麼,看向老師賈富清說道:“老師,再過幾天,王謙就要北上去京城了。據我所知,這次他的京城之行可不會那麼順利!他在南方搞了這麼大的動作,被官方稱為了當代詩人,書法家,文學家,作家這些稱號,京圈那些家夥們,可不會這麼輕易的承認。”

“咱們也算是北方文學圈的,到時候要不要去參合一腳?試試王謙這位文學家,詩人,書法家的成色足不足?”

房間內的十幾人,都停下了低聲的討論,中間誦讀三國的中年女子都放低了聲音,看向張躍。

一位禿頂教授馬上說道:“我們長安交大也是國內十大名校,向王謙發出了邀請,他都沒有理會我們。我們學院已經組織了一批教授和學生,打算下周出發去京城,到時候參加王謙在京大,水木幾所名校的講座。”

“我們幾位教授和校友碰了碰頭,打算到時候在課堂上和王謙交流一下。”

這位禿頂教授說的很是客氣,交流一下。

但是,課堂上交流,不就是要對王謙發難?

大家聽了都心照不宣。

張躍微笑道:“的確,我對王謙的那些詩詞作品都很是向往。到時候在課堂上,也找機會向他請教一二。”

另一位教授說道:“老張你的現代詩也是拿手好戲,到時候可以拿出你精心準備的現代詩作品,讓王謙給你指點一二!”

張躍笑而不語,心中卻是已經在計劃著什麼。

賈富清睜開眼睛,輕聲說道:“水木和京大那邊已經在安排了,向我發出了邀請。我一個老頭子,到時候就不說話了,看你們說就是了。這次,是最近十幾年來最大規模的一次南北交流,你們也別墮了我們西北圈子的名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