碩博連讀期間,傅海濤的學術因子能到50以上,相當於從本科開始,每一兩年發現個新的古生物化石...這個當然不可能。
應該是每年都有較多的珍貴化石和研究貢獻出手。
其實檀香市以及附近學術圈的學者都知道,傅海濤的化石是通過家中雄厚財力購買的,他再拿來作為化石發現。
加之傅海濤和吳千山有那麼點遠房親戚關係,在老教授的帶領下,一個有錢,一個有才,研究所幾乎吸納了檀香市每年最優秀的畢業生。
無根基的學者必須對檀香大學古生物研究所、傅海濤另外成立的研究所報以敬畏之心,否則很難在天儀國東南部區域混出頭。
檀香市官方的古生物研究機構也會賣他們三分麵子。
“傅海濤也有研究所?”
“當然,家裏有錢送他各種深造,再加上吳千山輸送優秀人才,很容易湊上學者團體共計300學術因子的積分要求。”
這也是學術圈許多人質疑於閑的原因。
並非純粹出於眼紅,在外人看來於閑大概也是傅海濤的類型,背後存在某種財團,花大力氣從黑色渠道購買化石,強行堆出學術因子。
難以想象得用多高的價格才能從化石獵人手中買到長臂渾元龍,也可能是化石獵人看走了眼。
文致遠給出的評價是,傅海濤家裏屬於早些年黑暗商業戰場廝殺出來的企業家,辦事不擇手段,且多少有些黑色背景。
雖然文致遠不太願意相信檀香大學出現了通過犯罪手段搶奪學術成果的學生,但於閑證據確鑿,且對方是傅海濤...
他還真有相當一部分概率。
“動機呢?”於閑發出疑問,“我和他幾乎沒有交流啊。”
“學術研討會。”
文致遠點出關鍵,“傅海濤一家人都是錙銖必較的性子,你發表的論文直接超過了研究組大半年的研究成果,又在研討會上掀了他的飯桌。”
“關我什麼事,有本事他們也去山裏挖奇翼龍、挖長臂渾元龍啊。”
文致遠隻是苦笑兩聲,沒有話語回應。
笑聲中的意味不言而喻,於閑說的在理,又如何呢?
傅海濤連同背後的家庭都是不講道理的,或者說太講道理的生意人活不長久。
他們想要同時掌握財閥與學閥的兩股力量,將天儀國東南區的生意資源以及考古圈的學術資源全都納入麾下,哪能有多少古道熱腸。
“我聽說於先生也要成立研究所?”
“是的。”
“幸虧於先生起步較晚,沒有和他們形成競爭關係,否則遭受的打擊隻會更多。”
每年能通過審批官方審批成立研究所名額有限。
假設檀香市一年有五個古生物研究所名額,於閑和傅海濤屬於同期申請的競爭對手,必然會遭到打壓。
往後也一樣,每年升級區域級別研究所的名額也有限,競爭對手在暗處的戰爭隻會更加激烈。
在文致遠看來,於閑組建古生物研究所的事情八字還沒一撇,沒有團隊、沒有投資。
單單是學術因子,十年時間再湊個一百多都算成果斐然。
即便於閑有辦法找其他學者組成團隊,湊齊因子積分,沒個三五年折騰,很難成立研究所。
到時以傅海濤的背景,早就成為區域級,朝著國度級研究所發起衝擊,不會形成競爭對手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