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中華銀行(2 / 3)

“我也是啊!”林嘉璈頓時找到了知己。

“喂!你們兩個!”林嫦曦相當的無語,剛剛還相當緊張的樣子,現在徹底被他們兩個不良男人打敗了。

在林嫦曦的眼裏,暗戀同學並沒什麼,但是暗戀老師卻是大逆不道的。

龍嘯卿坐下,拉過林嫦曦的小手,道:“每個人的童年都有暗戀對象,你不必放在心上!”

林嫦曦靦腆的點點頭,能夠得到龍嘯卿的諒解讓她頓時鬆口氣。

不過,他們二人的牽手動作頓時被林嘉璈看見,林嫦曦頓時觸電式的‘抽’回了手。

林嫦曦一直住在都督府後堂,離著龍嘯卿的臥房不遠,一直照看著他的起居飲食。

二人突破普通朋友關係後,感情一日千裏,大部分時間都在一起。若不是林嫦曦嚴格的家庭禮教,恐怕已經睡到一起了。

如今林嘉璈的到來,後堂不再是龍嘯卿和林嫦曦的二人世界,總感覺多了一個電燈泡。

“沒關係!可以當我不存在!”

林嘉璈自顧大口吃著早餐,眼神總是戲謔的偷瞄著龍嘯卿和林嫦曦,看的他們二人都很不好意思。

林嫦曦沒好氣的給林嘉璈夾了好多菜,道:“吃完趕緊做正事去!”

林嘉璈這時想起了正事,急忙道:“大都督,我觀廣東地麵上還在流通朝廷的各種貨幣,加上其他國家的貨幣,貨幣市場實在太‘混’‘亂’了!”

龍嘯卿點點頭,問道:“那嘉璈你有什麼建議嗎?”

林嘉璈回答道:“我跟宋先生還有其他顧問團的前輩們提起過,希望在都督治下的三省發行自主貨幣,廢除其他貨幣流通,實行貨幣改革!”

龍嘯卿道:“我正有此打算!國內的貨幣多有短斤少兩的現象,老百姓基本上已經不敢用了,這對國家的貨幣信用是嚴重的威脅,長此以往危害甚大!”

一個國家的貨幣長期信用低下的話,該國的國民會轉而使用國外信用高的貨幣,從而讓外國貨幣控製本國經濟,等於變相的成為外國附屬國。

當外國控製了中國的貨幣之後,如果中國反抗外國的侵略,成為外國的敵人,則該國會通過增發貨幣量來打擊中國經濟,造成中國通貨膨脹。

通貨膨脹換種說法即所謂的鑄幣稅引起的,危害極大。

鑄幣稅,也稱為“貨幣稅”。指發行貨幣的組織或國家,在發行貨幣並吸納等值黃金等財富後,貨幣貶值,使持幣方財富減少,發行方財富增加的經濟現象。這個財富增加方,通常是指政fǔ。財富增加的方法,經常是增發貨幣,當然也有其他方法。

簡單地講就是發行貨幣的收益。一張100美元的鈔票印刷成本也許隻有一美元,但是卻能購買100美元的商品,其中的99美元差價就是鑄幣稅,是政fǔ財政的重要來源。使用別國的貨幣,就是主動放棄了大量的財富。

直白的理解是兩個方麵,國內政fǔ或者暴君為了壓榨國民財富而增發貨幣,達到個人或者是集團斂財的目的。

例如國民黨本來儲備了40億元的黃金和白銀,但是政fǔ發行了80億元的紙幣,造成一倍的通貨膨脹,即40億元變成了鑄幣稅被國民黨政fǔ無恥的收走了。也就是說,通貨膨脹是政fǔ在無恥的掠奪國民財富,而且不給開發票的。

另外一種是指國外的強國,對弱國收取鑄幣稅。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現代的美元。現代的美國貨幣成為世界貨幣,全世界都在用美國的貨幣,美國向全世界征收鑄幣稅。比如說本來要發行40萬億美元可以維持美元堅‘挺’,但美國政fǔ缺錢了,便可以發行80萬億美元,其中40萬億美元就是美國的鑄幣稅。

通俗的講,現在的美國政fǔ靠全世界各個來養著他,維持著他的揮霍。最大的善人國家便是持有大量美國國債的國家,他們就像‘奶’媽一樣照顧美國。

美國政fǔ缺錢就印錢,多印刷出來的美元就是鑄幣稅,無恥的向全世界各國收取的國家人頭稅。而各國政fǔ為了討好美國,堅‘挺’美元不貶值,就必須大量購進美國國債,即所謂的美元外彙儲備,將這筆多出來的美元變成儲備不在民間流通,這樣才能讓美元不貶值。

從這兩種主要鑄幣稅方式可以看出,鑄幣稅主要是針對鈔票等紙幣的,也就是說印刷紙幣成本低,形成鑄幣稅巨大差額利潤。

但鑄幣稅在以物易物的古代不存在,因為這個時期雙方‘交’換的貨物都是等值的。

在近代前期,即第一次世界大戰前期。1915年之前的世界主要列強國家都是金本位製的時候,政fǔ印製的鈔票可以跟黃金和白銀直接等值兌換,即100美元鈔票可以兌換實際價值等於100美元的黃金或者白銀,這期間不存在鑄幣稅。

當1915年以後,一戰慘烈進行時,各國政fǔ為了斂財打仗,因此才開始增發鈔票,收取鑄幣稅。這期間因為各國政fǔ取消了黃金和鈔票的兌換,因此產生鑄幣稅。

此時是1911年,列強們在貨幣方麵的政策是堅‘挺’的,貨幣可以自由兌換黃金,因此不存在鑄幣稅問題。

當然,也有特例。

龍嘯卿口中的少斤短兩問題便是清帝國特殊的收取鑄幣稅手段。

清帝國以銀銅本位製鑄造貨幣,因為要償付列強們的巨額賠款,而清政fǔ沒錢,因此將籌錢任務‘交’給各個地方政fǔ。地方政fǔ為了籌錢,開始自主發現本省貨幣,強迫老百姓使用。

這時,地方政fǔ便把原本的銀元中銀銅含量降低,使得1元硬幣隻值5角,從而悄悄的收走5角錢的鑄幣稅。

林嘉璈說道:“都督說的短斤少兩問題,在經濟學上稱硬幣削邊,在我國最為嚴重!各省督撫們都用這個無恥的方式掠奪民間財富,可以說泛濫成災了!”

通俗的講,短斤少兩的降低銀元的成‘色’含量被稱為“硬幣削邊”,即清政fǔ特有的白銀“火耗”,變相的搜刮老百姓的財富。

此時龍嘯卿治下三省老百姓基本上不用清帝國的錢幣,使用的都是外國的紙幣和硬幣。

列強們的硬幣中金銀含量是足值的,不需要擔心。而列強們發行的紙幣在金本位製框架下可以和黃金和白銀等值兌換,在1915年前也不需要擔心鑄幣稅問題。

因此,龍嘯卿一直以來並不著急這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