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廣東大放款(2 / 3)

到8月1日時,已經有3000多個礦山承包了出去,都是廣東各地的商人們承辦的,各地的地主階級還沒有動靜。

龍嘯卿在廣東試點推行資本主義經濟改革,滿足了廣東民族資產階級的利益,但廣東還有更多的是農民,必須要給農民甜頭才能維持社會政治平衡。

如果六千多處礦山工廠成功建立後,將引發該產業鏈上的一係列公司建立起來,那時六千家公司將變成六萬家公司,這麼多公司可以吸引廣東80%的農民去工作,讓他們變成工人過上好生活。

剩下的20%的農民從事農業生產,正常來講,少了80%的農民競爭農業生產後,剩下的農民生產的糧食和農作物將會有相當高的經濟收入,這是現代資本主義平衡農民和工人收入差距的一個標誌點。

然而,在廣東這20%的農民從事農業生產,他們手中的土地都在地主階級手中,可以說就算少了80%農民競爭,他們還得過著貧苦的生活。

因此,龍嘯卿決定對土地實施改革,解除大地主階級對土地的把持,但又不能強製沒收他們的土地,那不符合民生黨打造自有、民主社會的初衷。

和平贖買是龍嘯卿采取的政策,他規定各地地方政fǔ和平贖買當地的地主的土地,按照去年地主的土地收入為基礎,最高允許增加30%的價格購買回來。

地主把持土地不外乎是看好土地可以賺錢,隻要有土地就永遠富裕下去。

但隨著軍政fǔ開始大規模向民間放款,這種沒有利息的貸款任何人看著都眼熱。廣東各地的大商人們承包了礦山後,需要建立工廠和生產車間,這需要大批人手。

由於廣東一下子多了大量的工廠和相關公司,廣東勞動力出現緊張,各個工廠因為得到的是無息貸款,因此紛紛提高工人工資待遇,掀開勞動力大爭搶競賽。

一直從事佃戶的農民,收入本就比不上工廠工人,如今各個工廠高新雇工,因此大部分農民都跑去當工人去了,地主家的田地難免要荒涼。

在這種情況下,政fǔ‘花’高價收購地主手中的土地,很多地主都開始變賣土地。

但也有頑固的地主,他們是典型的封建保守勢力,依然把持土地不鬆口。

對此,軍政fǔ於是出台了新政策,如果地主肯轉賣土地,那麼政fǔ將優先給予他們無息貸款,並推薦給他們經濟價值高的礦山開辦工廠。

政fǔ自然要連‘蒙’帶騙了,聲稱有了工廠就有了不斷的財源,工廠和土地是一樣的,都可以養老。

在政fǔ的忽悠下,又有一部分地主鬆口了,將土地變賣給政fǔ,然後申請承包礦山,開辦工廠。

但,還是有一些地主見過世麵,知道開辦工廠有賠有賺,不如當地主收入穩定,因此堅決不賣。

針對這些地主“釘子戶”,有的地方政fǔ偷偷的動用武力,恫嚇他們若是不‘交’出土地就是抵抗政fǔ,就是反革命,到時候判刑入獄坐牢,同時沒收地主的所有財產。

剩下的地主“地主釘子戶”已經不多,按照和諧社會多數人統治少數人的社會是穩定的,因此龍嘯卿此刻選擇了真一隻眼閉一隻眼。

但有的地主是個厲害的角‘色’,叫來新聞記者助陣,防止政fǔ使用暴力。

對此,龍嘯卿電令地方政fǔ,聲稱我們是民主政fǔ,要文明、要以德服人。

上頭沒有嚴責地方,因此地方政fǔ等於得到了上頭的默許,於是加大了恫嚇力度,頑強抵抗的地主家的佃戶們紛紛被勸走,造成地主家的田地無人管理荒廢。

同時,對付地主拉新聞記者助陣地方政fǔ有的是辦法,派出警察和審查官到地主家核查他們的收入和賦稅,顯然沒有一個地主屁股是幹淨的,偷稅漏稅,偽造賬目,欺負佃戶等罪行一一被曝光,政fǔ依法抓人媒體都幫不了他們。

終於,民不與官鬥的古訓告訴這些頑強抵抗的地主們,抵抗是沒意義的。為了保住家底,他們選擇了趁政fǔ還沒有翻臉,趁價錢還算公道時立即見好就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