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龍嘯卿掌控有東南三省,廣東的各項改革不過是試點改革而已。
當廣東改革推行成功後,龍嘯卿立即著手在福建和廣西進行改革推廣。
早在廣東大借款之時,龍嘯卿就已經答應了美國方麵,將會在未來的福建大借款中讓美國銀行占大頭。
不過,龍嘯卿可沒安好心,福建本是日本的傳統勢力範圍,對麵的台灣更是跟福建隻隔著個台灣海峽,不論出於地緣政治還是軍事考量,龍嘯卿都不應該正麵得罪日本。
廣東大借款時,龍嘯卿一腳把日本橫濱正金銀行踢飛了,改換奧匈帝國的銀行。
當時讓日本方麵十分沒麵子,一度將龍嘯卿列為日本在華第三號敵人,並從本土調來了兩艘戰列艦、四艘巡洋艦增強了澎湖艦隊的力量。
遠‘交’近攻是軍事家們的必修戰略,日本作為中國的鄰國,又是一個強大的戰爭威脅,龍嘯卿在全局戰略上必須要對日本帝國做出防禦部署。
然而,中日兩國強大的軍事差距一直是龍嘯卿最大的軟肋。不論海陸軍實力,龍嘯卿掌控的軍事力量都不如日本海陸軍。
陸軍差距龍嘯卿相信可以在短時間內趕上日本陸軍,就算戰力不及日軍,在人數上龍嘯卿也能扳回優勢。
然而在海軍上麵,龍嘯卿現在雖然有了清帝國的全部海軍力量,但是一旦跟日本海軍打起來沒有任何勝算。
龍嘯卿掌控的東南三省,廣東和福建臨海,一旦失去製海權,那麼日本海軍對這兩省的軍事破壞力將是空前的。
基於這點,龍嘯卿必須要拉一個強援在身邊。
縱觀當前世界格局,歐洲兩大軍事集團爆發世界大戰是一定的,一旦一戰爆發,遠東太平洋地區英法德俄四國列強的力量將全部‘抽’空,形成4年時間的軍事力量真空期,那時將是日本帝國最為囂張的四年,也是中國麵臨最強大威脅的時候。
在龍嘯卿看來,袁世凱在那種背景下同日本簽署21條,不能完全說他是賣國的,很多時候都是無奈的選擇。至少在軍事層麵上,袁世凱答應了日本的條件,將日本侵華戰爭的時間表推遲了。因為當時日軍占據著東北遼東半島,旅大駐紮著海陸軍,而對德宣戰後日軍出兵占領了膠州灣,並控製了整個山東半島。
就當時局勢來說,北京的兩個‘門’戶都在日本的控製之下,以袁世凱的實力,如果不答應日本的21條,答案是顯而易見的。而隨著一戰結束,列強們迅速回到遠東,從某種意義上牽製了日本力量,使得日本侵華戰爭計劃一再被推遲。
為了不重蹈袁世凱的覆轍,龍嘯卿隻能有一個選擇,那就是拉一個強援來平衡日本的力量,填補因一戰爆發而離開的列強們產生的力量真空區。
這個國家隻有一個,那就是美國。
為了拖美國下水,龍嘯卿的潛艦隊已經栽贓嫁禍美國海軍一次了,差點兒挑起美日戰爭。
如今在福建即將出台的大借款問題上,龍嘯卿還準備近一步挑唆美日矛盾,最終將美國綁到龍嘯卿的戰車上,威懾日本,使其不敢在一戰期間入侵中國。
龍嘯卿需要喘息的時間,在他的海軍有能力抵抗日本入侵之前,龍嘯卿隻能選擇拉幫結夥的方式來保全中國。
美國人和日本人都窺視福建,這讓龍嘯卿有了鑽空子耍手段的空間和機會。
隨著天網開進福建省,福建省各地的礦藏資源被一一探測出來。
福建地質構造複雜,礦產資源中已探明儲量的礦種有118種(含亞礦種),其中能源礦產有無煙煤、地熱等2種,金屬礦產31種,非金屬礦產82種,水氣礦產1種。金、銀、鉛、鋅、錳、高嶺士、水泥石灰岩、‘花’崗石材、明礬石、葉臘石、
硫等礦產儲量也較大。石英砂儲量、質量都冠於全國。
總體上,福建的大型工業礦藏要比廣東的多(除海南外),因為福建有大型山脈武夷山,武夷山給福建帶來了大量的成礦區,具備工業開采價值。
列強們早就盯上福建的資源了,已經開發了200多處礦山,但效果並不好,同樣受限於他們的探測技術。
天網探測出8233處礦山成礦區,具備工業開采價值。其中大型礦區78座,中型礦區1248座,其餘為小型礦區。
當龍嘯卿的特使中華銀行副行長宋漢章拿著福建礦藏資源的表單來到廈‘門’彭‘浪’嶼國際公共租界區時,頓時引起了各國列強們的第二次瘋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