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穀工業區有新廠和配套生產正在路上,新城的企業也沒閑著。
機車總廠和新城重工幾個月前就接到任務,要造車。
不是機車,是在陸地上跑的車。
什麼體格吃什麼飯,上麵也不會讓他們一口氣踏過上百年的發展曆程,這次要造的車還在能力範圍內。んτtρs://Μ.Lωxδ9.org
蒸汽車與電動車。
汽車的汽,便是蒸汽的汽,也是在燃油車出現之前,唯一稱得上普及度的車輛。
而基於鉛酸電池的電動車,出現的時間也比燃油車要早,受限於路況和續航主要用於城區移動,算不得普及,僅僅是曇花一現。
兩種車裏,重點還是蒸汽車,電動車的探索主要是為電網係統鋪路。
因為有了生產蒸汽機車的經驗,蒸汽車的研發本應沒什麼難度,不過上麵下達的任務要求比較高,運載力要達到三噸,這對公路蒸汽車來說還是有點勉強。
現在已經是機車總廠副廠長的本茨一邊領著人做一些重載鐵路機車的實驗,一邊湊起兩個團隊攻關蒸汽車和電動車。
經過了幾輪的實驗確定,蒸汽汽車不能長成和蒸汽機車一樣。
好像是廢話,但很重要,因為人很容易受到經驗習慣影響,可能走進死胡同。
鐵路上駕駛員即使看不到前方,大不了把人撞碎,鐵路專用軌道形式就決定了上麵除了智力障礙和作死的,不會有什麼人故意往上跑。
馬路上還有行人、畜力車和手推車,像蒸汽機車一樣前麵一大坨,雖然可以較為提供充分的動力,但司機看不到近前的人,一路壓過去不知道得死多少,運一趟貨司機可能就被來報仇的打爆好幾輪了。
所以要維持一定動力的情況下,把缸做小。
還好在弄蒸汽機車的時候積累了很多特殊經驗,小組知道要把缸做小並維持充沛的動力,最好是用無縫熱軋缸體。
焊接……即使最近有高壓氣瓶裝的氧氣,乙炔焊的強度仍然距離無縫鍛造技術差很遠。
無縫熱軋缸體能夠承受大到離譜的氣壓。
現在在鐵路上運行的蒸汽機車,標準速度運行蒸汽壓力不到一兆帕。噢,這個單位普通市民還沒學過,不過不要緊,壓力容器廠和機車廠、重工的人能看懂就行,一兆帕就是十千克每平方厘米。
與之對比,由新城重工專門給壓力容器廠量身定做的三軸熱軋機做出來的高壓鋼瓶,已經測到的有效壓力是12兆帕,受限於設備能力,再往上加不上去了,壓力容器廠正在設法把它充爆炸或充到裂開,來測定最高壓力值。
這意味著用無縫技術生產蒸汽汽車的壓力缸,哪怕口徑做大些,耐受個三到五兆帕的壓力肯定沒問題,不過該壓力對駕駛員比較危險,控製到2到2.5兆帕,相對減少缸體壁厚,就能以大半噸的重量獲得八十匹左右的馬力。
馬力用的匹,在風穀用上電之後,直接用電功率計算不再參照駝獸,一匹就是一千瓦輸出能力,簡單易懂不用換算。
蒸汽機構,加上燃煤、水缸蓄水、備用水,駕駛機構、傳動機構,罩個外殼,算上輪子,自重怕是就要超過兩噸,還要加三噸貨,這樣車架、車輪也需要足夠的強度還會增加重量。
滿載超過六噸,組員計算過表示八十馬力會不會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