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6 瘟神門(1 / 2)

主世界。

大日子即將來臨,以光明教會和生命教會為主的非國家力量,正在做最後的奴隸來協調各方。

人和人的感情並不相通,各國的利益也相差十萬八千裏,雖然此前已經談好了不少軍事與食物方麵的互助協議,但執行力度基本沒有,實際仍是一盤散沙。

光明教會早就決定做好戰略收縮等待決戰時機來臨,他們也是這麼做的。

經過幾年的調動,主要力量基本集中在十二大主教區裏,這些教區有一大半都位於聖安東尼王國。

除主教區之外,像雷鳴國新設教區、山港臨時教區等,還有幾十個,不過這些地方都不打算保,等大日子來臨,協調各國的工作徹底結束,小教區的力量也會被回收起來,部分距離和文化比較近的,考慮合並成主教區。

教區之外,還有散裝教堂和教會學校,這些都改為最低力量配置,留下個跑路的希望。

很可惜,高級神父和修女的頻繁調動,並沒有刺激到各方的危機感。倒是底層信徒有少量會跟著遷居。

生命教會相比起來比較隨緣。

他們沒有光明教會那麼緊密的組織形式,主體是包含青春泉在內的三大聖城,下麵沒有設立教區級別,直接就是散裝教堂,也沒有專業的教會學校,隻是以直接在教堂裏辦免費識字班的形式來培養新血。

生命教會的組織形式,使得他們沒有太多收縮力量的要求,反正到了要命的時候,大家都往聖城跑就完了。

問題是聖母們悲天憫人的行為準則並不適合參與齷齪的政務,在溝通過程中,往往會對前線地區施加更大的壓力。

還是以雷鳴國為例。

假設世界門再開時還是落在雷鳴國境內,按照正常的思路,應該是後方地區協調起來滿足人、糧、武器等需求。

但如果被生命教會摻和進來,可能會認為“雷鳴國就算苦一點,也是為了世界安全做貢獻”,類似的觀點會助長後方地區隔岸觀火的意願。

當然,聖母不是聖母表,生命教會的神官們自己也會親自參與到前線戰事裏,隻可惜高尚的行為更不利於全麵整合主世界的力量。

總之光明教會最後努力了一把,還是隻幫忙弄了些紙麵上的東西,眼看著瘟神星現身,徹底閃了。

瘟神星,一顆神秘的星星,按亮度隻能算二等星。

最早發現瘟神星的記錄,是主世界第一次和流放地接觸期間。後來就發現,每一次跨界神戰期間,瘟神星都會出現。

有星相學家提出,瘟神星可能就是流放地的假說,被大多數同行認為過於荒謬。

流放地是一直存在的,這一點,通過每次戰爭期間的互動,能發現他們有著連續不斷的曆史……雖說這曆史每次都會被戰爭徹底摧毀,可時間的確能對上。㊣ωWW.メ伍2⓪メS.С○м҈

相對而言,瘟神星則隻在戰爭期出現,戰間期的兩三百年完全觀察不到,和流放地的狀態對不上號。

瘟神星再次如約出現,觀星師、預言家都動了起來。

雙星歸位的時間很快定下,位置隻能推測個大概,新的門似乎會直接開在雷鳴國西北邊境和青春泉的中間地區。

光明教會閃人之前,最後還提供了一些古代典籍上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