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天還是蒙蒙亮,易歡喜便已經醒了。

突然回到這個陌生而又熟悉的年代,易歡喜心中多少還是有些忐忑的。

在這個新舊交替的大時代,自己又將何去何從呢。

起身,洗漱起床,快速的弄好個人衛生,便出門往村支部走了,因為易歡喜的三餐都是在村支部解決的。

等到了村支部,便發現王姨便早早的到了,早餐已經做好了,放在了炕上,用一個厚厚的蒸布蓋著。看到易歡喜走進來,王姨有點驚訝的道:“你小子今天太陽打西邊出來了,竟然自己起來了”

聽到王姨的調侃,易歡喜倒是有點不好意思:“王姨,你可別寒磣我了”

其實易歡喜想想自己前身的生活,如果放在前世,那隻能說是90後小時候的日常,衣食無憂,家長盯著吃飯。

但是要是放在如今這個大環境中,隻能說這小子的生活真的是讓人羨慕。

說完也不等王姨回話邊自顧自的接了一句:“王姨,我快餓死了,我就先吃了”

也是為了堵住後續的思想教育,易歡喜便先發製人,掀開蒸布吃了起來。

今天的早餐是一個粗糧饅頭和一個白麵饅頭還有一碗白粥,可以說是豐盛至極了,易歡喜可以打包票他的這份早餐可以說是村裏乃至整個京城裏都算豐盛的了。

大鍋飯其實已經停了挺長一段時間了,現在村集體大鍋飯可以說是名存實亡,但是易歡喜的三餐還是在村支部解決的。這是易衛國訂下來的。

易衛國,也就是在易中河去世之後接任的大隊書記,之前的易歡喜不懂,但是現在的易歡喜一想就明白了易衛國這番用意的意圖所在。

這讓易歡喜心裏不禁一陣感動,其實在這個時間段,就算是把他的吃喝減掉一半,分給其他村子裏過得艱難的人家也是沒得說的,並且同樣可以過得很好,雖然這是他自己的口糧,但是大環境如此,他又承蒙村裏人的照顧,這是無可厚非的。

但是易歡喜沒有碰到這種事,也不知道的村裏人的覺悟高還是說是有人把這個提議給擋了回去。其實易歡喜是偏向後者的。

易歡喜從不低估人類的品德的高尚,但也從忽略人性的醜陋。

事實也像易歡喜想的那樣,確實村裏有人提過這點,不過不是分,是借,打欠條的那種,還不少。

不過都被大隊裏的人給擋回去了,特別是新的大隊書記易衛國在大隊集體會上拍桌子說了:“我知道大家這兩年過得都難,但是誰家不難,誰家要是真的挺不下去了,和我說,我和大隊黨委成員商量一下,給大家解決困難。但是誰都別打歡喜那個娃兒家裏的主意,老書記為了大家留在村裏沒進城,下麵的抗戰那一輩都留在了戰場上,這是我們欠歡喜那個娃的,我們不說怎麼幫這個娃,我知道大家都難,但是現在誰家不難,但是困難我們得自己扛過去,指望一個小娃的那點口糧,能幫得了幾個人。”

其實這也是領導的智慧,畢竟大隊幾百戶人家,上千號人,易歡喜的口糧是多,但也是有限的,能幫得了一家兩家,但是放在整個大隊上麵,不過是杯水車薪而已。

一個弄不好,反而給大隊裏添麻煩,畢竟這種事兒,不患均,而患寡。其實這件事兒真論起來,易衛國還是有點擔當和威望的,他是不怕,但是易歡喜怕,他怕要是真這樣做了,那些沒借到糧的人不針對他,反而跑去針對易歡喜這個小孩子,畢竟人都是柿子挑軟的捏,到時候把氣撒在小孩子的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