隻可惜,我的這位姑祖母貴則貴矣,卻也有個致命缺陷——無子。
正因為嫡後無子,在懿王薨逝後,王位才會被王叔也就是後來的孝王占據,造成大周幾百年王位嫡長子繼承製的唯一特例——叔叔繼承了侄兒的王位。
正因為有此特例,我的一位姑母才會為此抑鬱了一輩子。
姑祖母懿王後因為自己無子,為了娘家永保顯赫尊榮,從中牽線做主將我的嫡姑母許配給懿王庶長子姬燮。按《周禮》,王無嫡子自然長子有首位的繼承權。不料,卻出了岔子。孝王即位,王子姬燮不但坐不上王位,反而成了被軟禁的“囚”公子。
姑母不幹了,在家裏又哭又鬧,死活不肯再嫁給姬燮。不但當不上王後,還很可能會陪著這個失勢的王子做一輩子“軟牢”。自幼養尊處優的姑母如何肯?
祖母心疼自己唯一的掌上明珠,獨生愛女,非逼著當時剛嗣位為申侯的父親退了親事。
按媵婚製度,申為大國,又是嫁入王室,周邊交好或有姻親盟好關係或有從屬關係的封國都應出一女為媵,即陪嫁媵妾。申國退親,可公子姬燮必須娶親啊!不然,天下物議洶洶,會指責孝王苛待侄孫的。
於是,先孝王從本要做陪嫁媵妾的江漢諸女中指定了番己嫁與公子姬燮,為正室夫人,這也就有了後來的番己王後。
姑母退了親,很快就出嫁了。嫁的是江漢大國隨國的新君,隨國也是姬姓大族,端的也是一門好親事。可惜的是,她很快就後悔了,不是一般的後悔,而是終生痛悔,悔到腸子都要斷了。
先孝王畢竟是以王叔之身即位,年紀已大,在王位上呆了不過五六年時間便薨逝了。那位被軟禁的姬燮竟然擊敗王子皙,一舉登位成為周夷王。而當年本當為姑母媵妾的番己搖身一變,成為母儀天下的夷王後,這……
姑母為此終日鬱鬱,可又不敢在隨侯麵前顯露出來,這般鬱結於心,漸漸成了病結。偏生此時我已被父侯許配給太子姬胡,她更加抑鬱了。隨侯讓她回娘家靜養一段時間,她也不肯,隻成日裏在隨宮裏唉聲歎氣,對子女們也沒好臉色。
沒人喜歡怨婦,久而久之,無論是隨侯還是她的親生子女,沒人願意搭理她了。又熬得三五年,她終於還是鬱鬱而終了。
沒吃到的葡萄心裏作酸一陣子也就罷了,竟還為此搭上性命,實在是不值。可這就是我的族人,也是那個時代人們的痛點所在。
好在我的父親申侯是個有眼光格局的,他從鎬京王城詭異的氛圍中嗅到了公子姬燮繼承王位大統的可能性,不僅坦然支持站隊,還與番己夫人許下了兒女親事。事實證明,這一局他賭對了,剛出生沒多久的我便成為大周的準太子妃。
立太子詔命下達的那天,整個申國舉國歡騰,人們都在歡呼高喊:“我薑姓申氏又出了一個王後!”
王後?可別叫早了。現在的王後好好的還在呢!我就不明白,這個“王後”有什麼好的?怎麼那麼多人趨之若鶩?
從我會說話起,聽到的最多一句話就是:“姐兒呀,你可不能這麼淘氣了!你跟其他姊妹不一樣,你可是將來要做王後的人!行為舉止得拿出個樣子來!”
小時候渾渾噩噩,似懂非懂,到了後來,聽得多了,也反感起來。無論是母親,還是教養嬤嬤們,但凡再說這話,我便直著脖子頂回去:“這個王後誰愛做誰做去!我不要!”
母親拍著桌子罵我忤逆,還說要告訴父親請家法來,這般樣子不如打死,也省得嫁入王室丟申氏的臉。嬤嬤們驚得目瞪口呆,仿佛看到了極其可怕的物件,一迭聲地勸道:“姐兒可千萬不敢這麼說,你看你那姑姑都做了隨侯夫人,兒女都生了幾個,為著當年退親沒當上王後,這都抑鬱而死了。你可不能這麼說!”
為著這句強嘴,素來疼我的母親果然請來了父侯。沒什麼說的,請出家法——一把溜光包漿的竹尺,狠狠打了十下掌心,我的兩隻手都腫得老高。父侯還不許上膏藥,罰我在家廟跪了一整夜。
好吧,從此我明白了,這個王後是我擺不脫的宿命,我當也得當,不當也得當。父母族人寧可我死,也決不會扔掉這個“王後”的殊榮的。
於是,我認命了。我努力收起自己的天性,像他們所期望的樣子靠攏,學習詩書禮儀,針線女紅。母親鬆了一口氣,姐妹們重又將妒忌豔羨的目光集中到我的身上,這日子過得,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