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是餞別,法保搞得還挺是那麼回事。不但備下了胤禛能喝一點的果酒,還特意折了一根光禿禿的柳枝。

“你這是”胤禛古怪地看著他。

法保嘿嘿一笑,抓著頭皮說“古書不都說了嘛,折柳送別嘛。奴才這也是附庸風雅,還望四爺別見怪。”

“這是你自己從書上看的”胤禛有些詫異。

提起這個,法保立刻就驕傲地挺起來胸膛,“不錯,就是奴才自己看的。主子,奴才覺得您說的對,不管幹哪一行,拚到最後拚的都是文化。奴才雖然蠢笨,但也願意向學。”

其實,他是掌家這一年來,遇到的問題太多了。

分家之後,他就是自己這一支的大家長了,總不能什麼事都去問兒子,隻能自己想法子應對。

也是到了這個時候,他才不得不承認,揆敘這個愛讀書的,就是比他心眼密、辦法多。

書到用時方恨少,說的就是法保。

正經詩書他是看不進去的,就挑挑揀揀,挑了一本故事性特別強的三國演義。

那“折柳送別”的典故,就是在三國演義裏看見的曹操送關羽。

胤禛欣慰地說“你知道要讀書,這很好。一定要堅持下去呀。”

雖然他自己不愛讀書,卻一點都不妨礙他鼓勵別人讀書。

得到了胤禛的肯定,法保更加飄飄然了,連連點頭道“主子放心,奴才一定每天都讀書。”

說到這裏,他得意地看了揆敘一眼。

揆敘笑了笑,沒搭理他。

隆科多撇了撇嘴,心裏十分不屑。

法保卻一點都不在意,隻是左右看了看,有些疑惑地問“那位鍾大師不是很厲害嗎,主子為什麼不帶著他”

胤禛不動聲色地笑道“鍾大師有別的事情。”

其實鍾大師昨天晚上已經出發了,而且人家是用法術趕路,不出意外,要比他們早到好幾天。

不過這件事除了揆敘之外,別人都不知道,連康熙都不知道。

胤禛之所以不光明正大的帶著鍾大師一起去,就是因為他很清楚,康熙對於鍾大師並不信任。

而想要取得康熙的信任,就得先辦成一件事,再證明自己嘴巴很嚴。

對此,鍾大師覺得很煩。

混江湖的頭陀猛然遭遇了皇權,總是顯得格格不入,又覺得格外拘束。

他寧願和厲害的妖物大戰三百回合,法力耗空、鮮血流盡而死,也不願意空有一身本事,連怎樣用都顯得憋屈。

如果不是胤禛好一番安撫勸慰,把好話說盡,又把天下蒼生搬出來,人家早就甩手不幹了。

“大師放心,這種情況隻是暫時的。”胤禛胸有成竹地說,“等咱們道錄司真正運作起來之後,皇上就算想管,也管不過來了。”

在替胡九娘送信的時候,胤禛自己也發了一封信。

隻不過,他的信是誠心邀請皇甫老大夫,來京助他一臂之力。

人才嘛,總是一點一點積累,一個一個聚集的。以後道錄司的高人隻會越來越多,康熙還有整個天下的事情要處理,哪能一個一個親自篩選考驗呢

不過,這些事情,法保就不用知道了,省得再給他增加心理負擔。

胤禛喝了他的酒,接了他的柳枝,又叮囑了他幾句不可和索額圖來往過密,就登車走了。

目送他離去之後,法保才摸著下巴沉思起來。

不要和索額圖來往過密,主子為什麼特意交代這一句呢

要知道,分家之後,他和索額圖基本上就是撕破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