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2章 九阿哥的優越感(1 / 2)

不但是明若, 徐道長也覺得他的腦洞簡直突破天際。

唯有趙嶺滿臉嚴肅,“不怕一萬,就怕萬一。既然四爺能想得到, 這世上未必沒有像四爺一樣智計無雙的人。”

隻要有一個人想到了這種用法,就會很快蔓延開來。

因為巨大的利益,是滋生罪惡的絕佳溫床。

這世上,還有什麼比人命更貴呢?

被捧為“智計無雙”的胤禛滿意的看了他一眼,暗道:這趙嶺還真是個做官的人才,為人處事有原則有底線, 卻又懂得適當地吹捧上司, 並不以迂腐求直。

說起來, 倒是過日子跟揆敘的風範。

說起揆敘, 如今他是翰林院學士,兼職鴻臚寺卿。

雖然翰林院和鴻臚寺都是清水衙門, 平日裏清閑得很,揆敘又明顯屬於掛職的,但他在京城的時候, 也得隔三差五的去點點卯。

若不然,有些人肯定要說胤禛的閑話,說他四貝勒好大的麵子,竟然讓一個四品官玩忽職守, 隻聽他調配。

說來, 這又是康熙的鍋。

分明是他把揆敘放到胤禛身邊的, 卻又不給揆敘在道錄司安排一個職位,把人弄得不上不下進退不得的,也不知道是什麼惡趣味?

不過,胤禛可不慣著他。

胤禛已經想好了, 等道錄司對外擴招的時候,他就安排揆敘光明正大地來應聘,他再光明正大地把人吸收進來。

想來以康熙那要臉不要命的性格,就算心裏的要死,也隻能吃了這個啞巴虧。

畢竟,這件事認真論起來,本就是他理虧。

不過,這些都是以後的事了。當務之急,就是先安排趙嶺和徐悟玄到蘭州去一趟。

“我會找揆敘和隆科多各討一張拜帖,給你們兩個帶著。一路上若有官員為難,你們可酌情取出納蘭氏或者是佟佳氏的拜帖。”

至於具體是用納蘭氏,的還是用佟佳氏的,就得具體情況具體分析,這得他們自己在當地打聽判斷。

如果拿著納蘭氏的拜帖,卻好死不死地犯到了納蘭氏的政敵手裏,那他們兩個可就倒黴了。

一聽說有這兩個大族的拜帖為倚仗,趙嶺心中大定。徐悟玄雖然對俗事不大了解,卻也知道在俗世中行走,權勢與錢財遠比道行和修為管用。

畢竟他是修正道的,遇見了不會法術的凡人胡攪蠻纏,他總不能拿法術對付人家吧?

當然了,他之所以會這樣想,自身的道德水平夠高是一方麵;另一方麵就是,他修持己身多年,好不容易觸摸到了一點天道的邊緣,為了和一個凡人鬥氣破了戒,完全不值得。

如果換一個修邪術的,或者是對參悟天道不抱信心的,凡人自然就不敢惹了。

說白了,欺軟怕硬本就是人的天性。

換一個好聽的說法,那就是懂得趨利避害。

安排好了蘭州之事,胤禛和明若就再次把心思放到了道錄司的內務上。

批了整整一下午公文之後,胤禛活動了一下脖子和肩膀,舒服的伸了個懶腰,哀歎道:“不行,不行,得趕緊招募人手。別的不說,得先招幾個刀筆吏,不然咱倆都得困死在公文堆裏。”

但明若卻蹙了蹙眉,不讚同地說:“新招來的人不知深淺,更不知底細,如何能讓他們接觸公文機密?”

胤禛無奈道:“咱們兩個的親信加起來能有幾個?怕是十根手指都數不滿。如果安排人事隻考慮親信,道錄司再過十年也還是個小作坊,如何擔得起安定天下之責?”

他也知道,明若這是任人唯親的老毛病又犯了。但她卻忽略了一點,那就是前世做雍正帝的時候,已經經營了數十年,手底下的親信能臣不知道有多少。

二三十年的積累,足夠抵消他在位十三年的消耗。

而且他做了皇帝之後,每三年就有一場科舉,時不時還能加個恩科。

這些考出來的進士,都是天子門生。這麼多的天子門生,足夠他精挑細選出一批人,作為新的親信培養。

但現在的情況不一樣啊!

雖然他們道錄司也是根正苗紅,進來了也是前途遠大,但畢竟不是朝廷,並沒有開科取士的權利。

就算他們自己弄場小考試,招募了人手,招來的人也不可能自動自發地把自己歸為他們的學生。

見她仍舊秀眉緊蹙,對陌生人充滿了防備,胤禛半是玩笑半是安撫道“你可以不相信那些人的忠心,但你總要相信我的人格魅力吧?

不管進來之前他們是龍是蛇,是人是鬼,進來之後都得按照我的心思乖乖幹活。誰敢挑事,我也不是吃素的。”

想到他那堪稱神奇的人格魅力,明若詭異地安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