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平方米的種植,五百一十斤的產量,那畝產就差不多八千斤了,這樣的數值哪怕是李明也從未想過,要知道就是後世精細化種植,再加上現代化肥的努力,正常情況下,土豆的畝產量在2000-5000斤左右;非重茬地產量高些,可達8000斤左右;隻有一些頂級的土豆品種,再加上科學的管理,才可以達到畝產上萬斤。
如今在這一千多年前。
沒有科學化的管理,也沒有現代化肥農藥。
土豆的畝產竟然高達了接近八千斤的程度。
這樣的結果,可以說是匪夷所思了。
也讓人激動無比。
八千斤的畝產幾乎可以瞬間解決整個大唐的糧食問題。
養豬,以及其他養殖業的發展在這一刻完全沒有了任何的限製。
大規模養豬,不可能?
不,這一刻成為了可能。
此時李明隻感覺自己呼吸不由粗重。
特別他可是知道,眼前的土豆種可是實驗種是不會因為下一代特性消失的品種。
如今能夠保持畝產八千斤,那麼下一代若是培育的好,那也能夠到達畝產八千斤。
這樣的倍數增幅下會到達極為恐怖的程度。
隻要三次。
土豆的數量能夠到達上百萬斤。
若是經過兩三年,整個大唐恐怕都不會有著食物的問題。
這些如何不讓人激動。
而在激動之中。
李明很快有了決定。
一條條的命令迅速下達了下去。
第一條就是帶領著他的土豆前往南方。
土豆最關鍵的在於輪種,想保持高產,輪種是必然的。
第二波種植自然不可能再度處於關中,甚至不處於北方。
畢竟不僅僅是輪種的問題,還有著天氣的問題。
即將進入秋日的北方已經不太適合種植了。
就算種植下去,土豆的生長也容易出現大的問題。
所以李明直接選擇了南方。
五百斤土豆全部被帶走。
帶向了南方。
而他們的目標隻有一個,將這五百斤土豆給直接種植下去。
所有種植的人還是之前那十幾人。
若是土豆還能夠保持畝產八千斤以上,這五百斤土豆就足以產出兩萬五千斤土豆。
而且相比於北方的天氣,南方僅僅隻需要四到五月就足以收獲了,速度無疑要更快。
若是準備的好,別說一年三熟了,一年兩熟無疑能夠輕鬆的做到。
而當第三次再收獲,土豆的擴散問題將徹底得到解決。
對此李明還是很期待的。
不過如今的他也注定不可能將所有心思都放在土豆身上。
便宜老爹給他目前最為迫在眉睫的還是水庫的建設問題。
所以在安排了土豆之後,他的心思也再度轉向了水庫之上。
兩個月的時間下來。
水庫建設的籌備已經逐漸完成。
首先建設的方案被確定了。
其次,高爐煉鐵的鋼鐵產量也積累超過了五十萬斤,雖說和後世相比不值一提,可在這個時代,麵對的也隻是灞河,並非是渭河,更不是黃河,已經足以滿足這個時代水庫建設的所需。
特別當工部眾人和少府眾人查看了整個灞河,確定了水庫位置之後。
這一個問題更不是什麼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