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7章 誘餌(1 / 3)

第667章 誘餌

“沒什麼!”王文佐笑了笑:“都是一點小事,不值得陛下下問!”

李弘又問了幾遍,王文佐始終推諉,李弘也沒奈何,他喝了幾口酪漿:“既然三郎你不肯說,那也就罷了,不過漕運之事還是要注意分寸,畢竟河南河北都有水旱之災,不可耗用民力太過!”

“水旱之災,何代無有?”王文佐歎了口氣:“陛下您有仁愛之心是好事,但也得有個限度,說白了,您雖為天子,也隻能做到力所能及之事,調糧賑濟,減免賦稅,再多也就沒有了。若是再因此憂慮,搞壞了禦體,對天下百姓亦無補,這又是何苦呢?”

“寡人也知道三郎說的不錯!但也希冀盡心竭力,可以感動上蒼,使得海內風調雨順,百姓安康!”

聽了李弘這番話,王文佐一時間說不出話來。中國古代曆代大一統王朝,不管看上去多麼強盛,但其經濟基礎都是建立在灌溉農業之上。而古代灌溉農業說透了就是“靠水吃飯,靠天吃飯”,人力能起到的作用其實都很有限。即便是堯舜再世,明君賢相,如果連續遭遇水旱之災,那也白搭。

在這種社會環境下,君主的執政合法性最大的來源就是合適的農業生產環境——風調雨順,農業豐收,那你就是明君聖賢,得到上天的庇佑;如果有水旱之災,河流斷流改道,發生地震,出現蝗災,那就是君主失德,激怒了上天,於是降下災害來懲罰君主以及人民。那君主就必須誠惶誠恐,悔過自新,比如不吃葷腥,不飲酒,不聽音樂,甚至自殺來表明自己的惶恐。如果不這麼做,很可能就會被貴族和人民強迫退位甚至殺死。這種做法發展到了漢代甚至發展到了如果太史稟告天子有不利的星象,天子往往會讓丞相或者別的德高望重的大臣自殺,作為自己的替代品以應天象。

這種看起來頗為荒謬的做法其實也有其內在的合理之處:天子作為整個社會的最高統治者以及與神靈的唯一溝通者,一旦整個社會遭遇滅亡的危險,那麼將天子作為祭品獻給神靈換取社會繼續存在下去的代價,這也是很理所當然的事情,畢竟還有什麼能比天子本身的生命和健康更能表明這個社會對神靈的忠誠和悔過呢?

“陛下!”外間傳來宮女的聲音:“皇後陛下求見!”

“皇後陛下來了,那臣告退了!”王文佐趕忙起身告退,李弘皺了皺眉頭,笑道:“也罷,那今晚就到了這裏吧!”

“臣遵旨!”王文佐向李弘拜了拜,向外間退去。他出了門,剛走了幾句,便看到裴皇後在一眾宮女太監的簇擁下走了過來,趕忙退到一旁,向皇後下拜:“臣王文佐拜見皇後陛下!”

“是王大將軍呀!”皇後身上的環佩停止了晃動:“怎麼了?今天又在宮中待到這麼晚?與聖上商議國事嗎?”

王文佐皺了皺眉頭,就連這群武夫都懂得用自己和天子相處的時間來作為判斷自己受寵程度的標準,看來方才皇後說的那番話倒也不是全沒道理,護衛們笑的多開心,那些人背地裏牙咬得就多緊,這可不是什麼好兆頭。

“明白就好!”皇後笑道:“大將軍起來吧!你是大唐的股肱,讓伱跪這麼久,天子知道了肯定會責怪妾身的!”

眾人正說的熱情,卻聽到有人當頭潑了一盆冷水,頓時有些著惱,有個性子急的怒道:“盧十二你這是作甚,明明一件好事,你偏偏說這麼晦氣的話,難道是故意和大夥過不去?”

“一個小玩意兒,有什麼好謝的!”皇後笑道:“好好收著了,別弄丟了!”說罷,她便向前走去。

“啊?”盧照鄰沒聽清楚老人說的什麼,下意識的問道:“伯父您說什麼?”

“不錯,是青州房的,已經執掌左羽林軍了!王大將軍的正妻也是青州崔氏的女兒!說來都是自家人!”盧照鄰趕忙解釋道。

“聽說他上書得罪了天子,被貶官到交趾去了!”盧照鄰歎了口氣:“倒是可惜的很,看來隻有等機會向大將軍求情,看看能不能把他弄回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