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也在石頭的引薦下來見過了朱開元夫婦。

“先生不必客氣。”

朱開元讀書並不多,也最不耐煩就是和文人打交道。

不過,眼下先生是男的,隻好由他來應對了。

“先生在此教導這些小兒,可有什麼難處?”

他能給的幫助大約也隻有銀子了。

“學生倒也沒遇上難處,隻是教導這些孩子後發現雖然家窮啟蒙晚,但是,都還是不錯的小孩。”

買不起紙筆,石頭就讓大家夥兒在沙地上寫。

每隔一段時間要考驗一番才在紙上寫。

一筆一畫,工工整整的。

連之前以為隻是好奇貪玩兒的姑娘們都學得很認真。

特別是石英。

小姑娘很是刻骨,時常下了課堂都還在請教。

晏先生原本就是一個老秀才。

當年其實也有機會中舉的。

奈何那些年天災人禍不斷。

皇帝昏庸無道,科舉腐敗不堪。

當年和自己說是同窗卻是連文章都做得狗屁不通的員外郎家的少爺居然都中了舉,而他,名落孫山。

當時也是挺受不了打擊的。

後來也明白了,有些東西從一開始就沒有公平可言。

人出生就是少爺,人吃香喝辣有私塾上。

就算做不來文章,但有銀子開路啊,絲毫不影響他中舉當官。

隻是,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那位少爺中了舉當了一個縣令,結果因為天災四處流民起義,最後被匪患所殺。

聽到這個消息的時候,晏先生後背嚇出了一身冷汗。

至此,再不想考科舉入朝為官的事兒。

時也,命也,運也!

老老實實的在鎮上代人寫家書,有學生上門求學的時候又教導教導學生。

安安穩穩又過了二十年。

臨到老了,被董家村的村長請來董家開學堂當先生。

也知道董家發家的前因後果,倒是對新皇刮目相看。

可見這位皇帝不似當年的昏君了。

很重視人才啊。

為此,這些孩子用功學習,晏先生自然是欣慰不已。

“說不得這批孩子之中也有那出人頭地考名功名入朝為官造福百姓成為朝廷棟梁之材。”

“如此,先生就是大功一件了。”

“學生不敢居功,董家才是頭功一件。”

晏先生道:“董大人實屬有眼見有遠見,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他這般作為,以後定然會為

後人歌功頌德。”

“小董子確實是一個不錯的孩子。”

早些時候聽白素素說過這個姓董的內侍所作所為,朱開元也隻是聽聽而已。

今日得見,果然是一個有成算的。

心下卻有些遺憾。

若不是內侍指不定還有更大的造化呢。

這邊朱開元和先生在交流。

那邊白素素則和李氏拉著家常。

李氏經過這幾年月的調養身體明顯比之前好上許多。

臉色的蒼白消失了,還有些許的紅潤。

“夫人有所不知,小婦人早已經是在鬼門關前滾打過幾次的人了。若不是石頭一家子都活不下來了。如今,石頭又承蒙皇恩浩蕩,讓小婦人一家過上了好日子,小婦人一家感激不盡啊!”

“百姓能安居樂業,能解決溫飽問題,這是皇帝最大的心願。”

“咱們福氣好,遇上了好皇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