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子,老奴幾年沒出宮,變華可真大。”
飯後休息的時候,若芳姑姑和白素素聊天,將鎮上所見所聞說了,欣慰不已。
感覺自己都成了井底之蛙。
“咱們皇上真是一個好皇上,百姓之福啊!”
若芳姑姑是經曆過三朝皇帝的人了。
縱然是當年老皇帝在位,也沒有今日的盛況。
更不要說昏君那些年造的孽了。
連盛京街頭隨處都是乞丐。
流民四處流躥,一般人都不敢隨意出門。
今日在離盛京八十多裏外的小鎮上都看不到流民了。
“也有流民的,隻是,官府現在要管了。”
白素素對此也很滿意。
曆朝曆代都有流民存在。
有些是背井離鄉找不到地方住;有些是因各種原因離家出走;有些則純粹是犯了事兒想要躲災難。
前些年,戶籍製度的建立後,流民問題也被提上了日程。
每一個地方的人看到流民都要管。
帶回去問原因。
“背井離鄉找不到地方安置的,願意留在當地,當地官府劃撥土地和宅子給他們住。房子和土地都要交捐稅,滿五年後就可以將戶籍登記在當地,而且房子免費住了。”
“有地有房,有手有腳,這樣確實不用一家子流浪了。”
“是的,隻要勤勞都不會餓死了。就算種地出現了天災,朝廷捐稅也會進行減免或緩交。”
這個政策很好,怕怕背井離鄉的人都定居下來了。
所以現在大街上幾乎看不到拖家帶口流浪的人了。
如果有,一定是有情況。
比如為了躲避惡霸壞人;或者他的家人本身就犯了事想在逃避懲罰。
前者,可以替他伸冤,後者,則是自首為安。
否則,無論你去哪兒都不受歡迎的。
再說那種因為家庭原因離家出走流浪的人,也會根據情況安置。
願意憑力氣吃飯的,當地地方官府要挖水庫修大路的時候就可以去做勞力,幹一天活不僅管吃還有工錢可拿。
也可以自己尋一些差事來做。
若實在不願意做事想要四處流浪的,在一個地方呆的時間不能超過三天,否則就送進收容所,強製遣返原籍。
“還別說,有些人在外麵吃了不少的苦頭,又礙於臉麵不願意回家,當聽說當地官府要強製遣返的時候,給當差的人磕頭謝恩的都有。”
回去他還可以硬著脖子稱:“不是我想回來,是當地官府硬送我回來的。你們要是再說我,我還要走!”
“嗬嗬,這些大抵是年輕人吧,年輕氣盛,才會一走了之。”
若芳姑姑微笑著問。
“姑姑,您真的料事如神。”
白素素仔細看過,在每年上報的流浪遣返人員當中,百分之八十都是十二到二十歲之間的年輕人。
和家人鬧矛盾的十之八九都被寵壞了的主。
一個不如意就離家出走。
走出來才發現:外麵的世界並不美。
在家千日好,出門萬事難。
當初離家出走帶的銀子要麼花光了,要麼被偷了。
曾經發逝不靠父母不靠家人也能出人頭的地毛頭小子,最後變成了流浪漢。
要不是官府收留,餓死都有可能。
“當他們到了中年,上有老下有小的時候,肩膀上的擔子挑都挑不動,哪還敢撂挑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