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素念從來沒將擔心當成一回事兒。
他說放心,誰找他麻煩也不抵事兒。
具體原因他又不提。
白德祥隱約覺得這是和白素素有關係。
所以也不再追問。
果然,這一仗打下來,他鋒芒畢露。
讓人看到了他光芒。
同時,估計也樹敵不少。
“四叔,這些都在你所轄範圍內,都是你的人,可得管好了。”
白素念最後給了白德祥一個意外。
“你可真是……”
白德祥就怕管理不過來。
三萬多的勞力。
“那你說你要不要,若是不要,我另外找一個地方安置。”
“怎麼能不要呢?”
他所轄的縣是一個窮縣,人煙稀少,地寬。
他也想像小四一樣開荒屯田,廣開荒多種糧。
奈何就是人丁少。
特別是男勞力,一部分在軍營裏服役。
留在家裏的都是老弱病殘,開荒算不上好幫手。
百姓的日子也隻是勉強能糊口。
就算官府發了公告,開出的荒種出來的糧三年內都不用上交一分一毫,但是他們也心有餘而力不足。
所以這一次小四算是給他雪中送碳了。
隻是,不太好管。
好在,他還派人來幫忙。
隻是,幫忙也不能白幫啊。
要是讓他的官府放糧餉給這些人,也有點吃不消。
“四叔,就讓他們種出來的糧食的三分之一分給他們,三分之養活這些俘虜,餘下的三分之一交給官府,你覺得如何?”
“這個自然好。”
白德祥覺得撿了一個大便宜。
白素念就笑了。
他又不是沒想過這些問題。
事實上將這些俘虜押回去做苦力,還是跟這些北方的外敵學的。
曆史上,他們入侵中原打了勝仗就會把戰俘壓回去成為苦力。
二來呢,他們人口原本就單薄,以此充實人口。
當年霍去病打匈奴的時候,抓到了俘虜也往國內運送,要麼做奴即興,要麼做苦力。
這已經算是仁義了,保住了這些人的命。
這不正是那些口種稱要仁善的人想要的結果嗎。
至於像劉邦朱元璋之流,抓住戰俘大喊一句:“願意跟我幹的,以後就是兄弟,不願意的也不用勉強,各自回家。”
瞬間就覺得他們好仁義,所以能坐擁天下。
事實上,沒人想過這個背景。
那是一家子鍋裏亂,打斷骨頭連著筋。
既然跟著幹有飯吃,誰坐皇帝都一樣。
可這些人,是不完全不同的。
他們骨子裏流著和大周人不一樣的血。
骨頭也是反著長的。
怎麼可能真正歸順於你。
所以,那些老頑固們的主意都是餿主意。
要不是因為這裏開荒種地還需要人手,白素念絕對會對自己人下一個命令:此戰不留俘虜。
什麼意思?
就是全都幹掉。
連讓對方投降的機會都不給。
他不是做不到這麼霸道,隻是不這樣做罷了。
三萬多俘虜被安置了。
一千人為一個小團隊,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幹了活就有飯吃,沒幹活,或懶洋洋的,鞭子伺候。
兩千人看守一千人未必還看不住?
不過,白素念也給了他們一個任務。
努力學會他們語言。
至少要聽得懂,然後還要學會拉攏。
在他們之中收買頭頭。
隻要頭頭老實了,下麵的人也就會聽從指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