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徹幾乎已經是徹底的攤牌了,雖然沒有明著告訴天下朕就是要換儲。
但他的每一個舉動卻都在為換儲做準備,做鋪墊。
封劉破奴為蜀王沒什麼問題,無外乎就是一個稱號的問題,這可以看做是皇帝對他這麼多年來的愧疚,所以在封號上給他一些彌補。
但是把整個益州分給劉破奴當他的封地,這下問題瞬間就出來了。
剛剛說完天下分為十三州刺史部,那朝廷要不要派刺史去益州?
派?
益州歸屬於蜀地,是劉破奴的蜀國封地,你派個國相去沒問題,但是你派個刺史去又是什麼鬼?
這不合規矩啊!
不派?
那你劃分益州幹啥?
這不是典型的吃飽了撐的沒事幹嘛?
不過劉徹很快就給出了答案,劉破奴雖然被封為蜀王,但卻短期內不需要前往封地。
這一點他又不合規矩了,按照祖製,成年的封王是要在成年後的第二天立刻動身前往封地的,往後沒有皇帝的詔令,封王不準離開封地,更不準前往國都。
即便劉破奴是剛剛獲得的封號,那他也應該在朝會過後,根據皇帝的意願盡快離開長安前往蜀地。
現在倒是好了,皇帝非但不讓他走,還讓他直接參與了朝廷政事。
曲轅犁和水車雖然是劉破奴發明出來的,但這可是朝廷眼下最重要的政事,讓一個封王來操辦朝廷大事,而且還是關乎國本的大事兒。
這種事情更是毫無先例可循,如果說這樣還能強行解釋說劉破奴最懂,他有操作的經驗的話。
那麼讓大農令桑弘羊配合劉破奴又是什麼鬼?
桑弘羊可是掌管著大漢的農業和稅收這兩項重要工作的,一手管糧,一手管錢,誰見了都得規規矩矩的問一聲好。
現在皇帝卻讓桑弘羊來配合劉破奴,言外之意不就是說,接下來大農令的權力將會轉移到劉破奴手中嗎?
好吧,到了現在,就算是再愚鈍的人,也能看出來皇帝到底是要幹啥了。
所有人都很清楚,將劉破奴提拔為太子,也不過隻是時間問題了而已。
就連一向不怎麼在乎太子之位的劉據,現在也忽然有些失了神。
以前隻是感覺,現在是真的說,說完全不在乎那純粹就是騙自己的,多多少少的,心中還是要有些失落的。
“蜀王,朕聽說你已經搞好了計劃?”劉徹很是自然的問著劉破奴,直接忽視了下方的一眾大臣。
劉破奴那點小心思他當然知道,不過也正合他的意思。
劉徹也有些想要趁熱打鐵的意思,趁著大臣們還沒回過來神的功夫,立刻就把剩下的事情給確定了,等到時候他們回過神來一切就都晚了。
“父皇,兒臣的確搞了一套計劃!”劉破奴滿臉淡定的點著頭。
“不過在說詳細的計劃之前,兒臣想先闡明一個觀點,皇家工坊的首要任務應該是竭盡全力提升大漢的生產力,隻有生產力強大了,國家才會強大,就好比曲轅犁和水車,這東西看似沒什麼難度,但既然沒有難度,為何這麼多年了也沒有人能想到這些呢?”
“若是依靠偶然,雖然也有成功的概率,但那樣朝廷未免就太過於被動了一些,所以兒臣覺得,朝廷應當化被動為主動,在現有技術的支撐下,投入一定限度的精力來對其進行改進和提升。”
劉破奴不慌不忙的先給眾人來了個洗腦,並且拿曲轅犁和水車來舉例。
在這個活生生的例子麵前,大家也比較容易聽懂自己的意思。
當然,這並不是最主要的,最重要的是劉破奴要拿著這個借口來克扣分紅……
咱們搞科研的,燒了多少錢那不還是我說的算?
“嗯,是這麼個理!”劉徹緩緩的點頭認同道。
而看著劉徹都點頭認同了,原本意識到有些不對勁兒的人,瞬間也就不敢出聲反駁了,一個個的隻能乖乖的站在下方靜靜的看著劉破奴接下來的表演。
“朝廷的財政情況兒臣大致的也知道一些,對於民間的一些情況那自然就不用多說了,所以提升生產力這件事情,兒臣覺得不需要朝廷單獨撥付款項來支持!”
“皇家工坊本身就有盈利的能力,所以兒臣覺得可以將每年淨利潤的一半留下來用於研究新的技術!”
“皇家工坊既然掛著皇家的名義,那自然就不能以單純的盈利作為目的,其次要遵守的另一個核心觀點便是取之於民,用之於民,所以皇家工坊不應按照尋常商賈那樣繳納稅賦,但是為了不讓商賈覺得不公,兒臣建議將其利潤拿出六成,其中一半上交少府,另一半則直接上繳國庫。”
“如此一來,朝廷和諸位的投資也都得到了保證,同時也能為各自帶來不菲的利潤,而朝廷也能有更多的收入去做一些利民的事情。”
“善!”劉徹大手一揮,當即同意了劉破奴的建議。
下方大多數大臣們對於這事兒早就心知肚明了,劉破奴隻不過是換了個說法而已,所以也沒什麼好大驚小怪的,一切都在計劃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