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記得小時候,父皇母後雖說布置了很多功課給我們,卻不會限製我們玩耍。皇嫂總愛說玩物喪誌,那得看怎麼玩啊。皇兄日理萬機,沒時間管教孩子,幸虧烜哥兒是在父皇母後身邊長大,沒被管教成木頭。”
“皇後學識不俗,能有你說的這麼嚴重?”顧玖不相信。
魯王劉衠說道:“兒子說的都是個人之見,或許有些片麵。”
顧玖卻對此事上了心。
她命人帶了一道懿旨回宮,將皇孫皇孫女,以及劉衠的兩個半大不大的孩子,全都送到茶莊住一個夏天。
乾明帝接到懿旨,高興壞了。
他巴不得將孩子送給母後管教。
母後教導小孩子很有一套,他們幾兄妹就是例子。
皇後有些不舍,也沒阻攔。
一路坐船南下,一個半個月後,一群大小不一的孩子,走進了茶莊。
顧玖沒急著布置功課,也沒急著考察孩子們的心性。
先讓孩子們適應環境,讓烜哥兒帶著弟弟妹妹出門遊山玩水,走街串巷。
一群天天圈在皇宮王府讀書的半大孩子,遠離父母,初來乍到,一開始還畏懼祖父祖母的威嚴,放不開手腳。
幾天之後,這群孩子猶如脫韁的野馬,主動跟著烜哥兒一起野。
野了半個月,顧玖將孩子們全部叫到跟前,考察學習進度,分別布置功課。
每天隻要按時完成課業,就可以在茶莊玩耍。
顧玖習慣了當甩手掌櫃,之後就將教導孩子們的重任,交給了烜哥兒。
以烜哥兒的知識儲備量,做這群小孩子的老師綽綽有餘。
烜哥兒欣然領命。
他做老師可不會走尋常路。
除了教導書本上的知識,他還帶著弟弟妹妹下田插秧苗,下地鋤野草,上山打柴抓野味,下河摸魚順帶洗刷刷。
上茶山采摘茶葉,下集市販賣土貨。
又帶著弟弟妹妹前往江南書院混日子,占地盤,和當地學子辯論。
很快,辯論就成了他們的固定項目。
一群孩子,被烜哥兒帶領著,也多了兩分野性。
都是一群好孩子。
皇後和魯王妃都教導得很好。
隻是管教太嚴,孩子失了活潑。
夏天過去,孩子們該啟程回京城。
一群孩子全都紅著眼睛舍不得。
這個夏天,是他們記憶中,過得最有意義的夏天,一輩子都不會忘記。
“我們想留在祖父祖母身邊盡孝。”
“你們是想留在祖父祖母身邊玩耍吧。”
顧玖笑了起來,刮了下孩子們的鼻子,“都聽話,跟隨錢公公回京城。明年夏天你們再來玩耍。”
“明年真的能來嗎?”
“本宮說的話豈能有假。”
把孩子們哄住了,終於送上樓船,啟程回京。
錢富負責送這群金貴的孩子回京,確保孩子們的安全。
他還帶了一份太後娘娘的懿旨。
懿旨內容很簡單,別整天將孩子們束縛在皇宮或是王府。全都去山河書院讀書,姑娘就去京城女子學院讀書,和同齡人多相處。
私學在啟蒙階段,效果很好。
但是當孩子們已經過了啟蒙階段,就該去書院接受教育,而不是繼續留在宮裏讓老夫子們教導。
在教育孩子方麵,乾明帝劉禦是絕對相信太後娘娘。
接到懿旨後,他就將孩子們分別送到山河書院和京城女子學院。
劉衠的兩個孩子,同樣送到書院讀書。
……
茶莊這裏。
孩子們被送走,吵鬧了一個夏天的茶莊,終於安靜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