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鈞瓷假貨(2 / 2)

鈞窯使用的是一種乳濁釉,釉的呈色劑主要是銅元素,銅紅釉對溫度和燒成時窯內的氣氛十分敏感,稍一偏離就得不到正常紅色。

所以鈞窯故有“八窯一色,出窯萬彩”的說法。

這也便是鈞窯鈞瓷的珍貴之處。

顧一晨目不轉睛的望著鈞瓷上麵的‘蚯蚓走泥’,由於釉層在幹燥時或燒成初期發生幹裂,後在高溫階段釉料流動填補空隙,形成了如同‘蚯蚓走泥’般紋痕。

這種缺陷美後期則成為了鈞窯器物最主要的鑒賞依據。

眼前這隻鈞瓷,上麵細膩的蚯蚓走泥完美到連她都產生了真品錯覺,更何況並不懂鑒賞功底的普通商販。

李洪甚有一種往事不可再提的無奈感,“當時我年輕氣盛就想著大幹一番事業,沒有想到剛涉世便被現實打了一個響亮的耳光。”

“既然是假的,你為什麼還要放出來?不怕被人誤會你賣假貨嗎?”顧一晨問。

“姑娘覺得它像假貨嗎?”

顧一晨踟躇片刻,搖了搖頭,“我第一感覺是真品。”

“所以說造假之人背後絕非一般人,我不過隻是想提醒自己,凡事一定要慎重再慎重,我不會賣了它,也不會碎了它,就讓它掛在我的頭頂上,醍醐灌頂。”

顧一晨雙手放在口袋裏,不知不覺拳頭緊握。

她想起了自己手把手傳授本事的那個男人,他果真深得自己真傳啊。

“相尹,你來看看這東西是真的還是假的?”

顧一晨閉上雙眼,用力的喘了兩口氣,可能是自己阻礙了他們的賺錢路,所以才招來殺身之禍?

“你這是怎麼了?”閻晟霖注意到小丫頭不由自主的顫抖著,輕輕的推了推她的胳膊。

顧一晨清醒過來,看向旁邊打算離開的店老板,再問了一句,“你是怎麼看出它是假貨的?”

“造假之人太高明,不過我遇到了一位更高明的行家,小姑娘既然這麼懂得這一行,肯定也聽過她的名字,她叫林相尹,我們這一行都喜歡叫她林大師,獨具慧眼,隻可惜天妒紅顏。”

顧一晨眉頭皺的更緊了,她對這個男人幾乎沒有什麼印象,隻是第一眼見到這件瓷器時,很是眼熟,卻沒有想到其中還有這層關係。

“林大師說文物這種東西除了表麵那些可看見的證據證明以外,還有一樣必不可少,那便是殘留在器物縫隙裏的土壤顆粒。

一件東西在土裏埋得久了,會和周圍的土壤產生重重化學變化,不同的地方、不同的埋設手段、不同的材質,變化都有不同,隻要檢驗顆粒成分,大致都能辨認出真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