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七章————日寇入關(1 / 2)

第七十七章————日寇入關

1937年7月7日夜,日軍在北平西南盧溝橋附近演習時,借口一名士兵“失蹤”,要求進入宛平縣城搜查,這一無理要求遭到中國守軍第29軍嚴辭拒絕。遭拒後的日軍遂向中國守軍開槍射擊,然後又炮轟宛平城。我第29軍奮起抗戰。一場震驚中外的大戰從此拉開了序幕。

七七事變,又稱盧溝橋事變。這是日本帝國主義全麵侵華戰爭的開始,也是中華民族進行全麵抗戰的起點。

七七事變次日,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通電全國,呼籲:“全中國的同胞們,平津危急!華北危急!中華民族危急!隻有全民族實行抗戰,才是我們的出路!”並提出了“不讓日本帝國主義占領中國寸土!”“為保衛國土流最後一滴血!”的響亮口號。

蔣介石亦提出了“不屈服,不擴大”和“不求戰,必抗戰”的方針。蔣介石致電宋哲元、秦德純(第29軍副軍長兼北平市市長)等人“宛平城應固守勿退”,“盧溝橋、長辛店萬不可失守”。

7月17日,蔣介石在廬山發表談話,指出“盧溝橋事變已到了退讓的最後關頭”,“再沒有妥協的機會,如果放棄尺寸土地與主權,便是中華民族的千古罪人。”

7月26日下午,華北駐屯軍向第29軍發出最後通牒,要求中國守軍於28日前全部撤出平津地區,否則將采取行動。宋哲元嚴詞拒絕,並於27日向全國發表自衛守土通電,堅決守土抗戰。同日,日軍參謀部經天皇批準,命令日本華北駐屯軍向第29軍發動攻擊,增調國內5個師約20萬人到中國,並向華北駐屯軍司令官香月清司下達正式作戰任務:“負責討伐平津地區的中國軍隊。”血戰平津已再所難免。中國軍隊隨之奮起抵抗,血染平津路,壯士報國恨。

7月28日上午,日軍按預定計劃向北平發動總攻。當時香月清司指揮已雲集到北平周圍的朝鮮軍第20師團,關東軍獨立混成第1、第11旅團,中國駐屯軍步兵旅團約1萬人,在100餘門大炮和裝甲車配合、數十架飛機掩護下,向駐守在北平四郊的南苑、北苑、西苑的中國第29軍第132、37、38師發起全麵攻擊。第29軍將士在各自駐地奮起抵抗,譜寫了一首不屈的戰歌。南苑是日軍攻擊的重點。第29軍駐南苑部隊約8000餘人浴血抵抗,第29軍副軍長佟麟閣、第132師師長趙登禹壯烈殉國。

7月28日夜,宋哲元撤離北平,29日,北平淪陷。

7月29日,第29軍第38師在副師長李文田的率領下,發起天津保衛戰。38師攻擊了天津火車站、海光寺等處日軍,斬獲頗眾,但也遭到了日機的猛烈轟炸,傷亡頗大,遂奉命撤退。

7月30日,天津失守,隨後華北各大城市相繼淪陷,大半個中國淪入日寇手中,淪陷區的百姓在侵略者的鐵蹄下苦苦掙紮!

國軍51團抗擊日本侵略者的戰場上,團長葉正時舉著望遠鏡觀察著不遠處的前沿陣地,旁邊的警衛一臉的焦急,欲言又止。

“偵察連現在在什麼位置?”葉團長放下了望遠鏡,眉頭緊緊的皺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