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選擇?
袁長文被這個問題給問住,一時間不知道該如何回答。
剛剛獲取的高興和開心,瞬間消散不見。
選擇,就是基於事物的發展,在對比腦中的經驗、閱曆、認知等等信息之後,做出對未來的判斷,從而進行了一次選擇。
“但是,腦中的經驗、閱曆、認知等等信息,統統都是建立在這個世界上,也統統屬於袁長文而不是我。”
“不管怎麼選擇,都是袁長文在做選擇而不是我。”
“思維都屬於袁長文,那我隻能眼睜睜看著?”
可是,如果把“我無法選擇”這個定義放在腦中,然後不選擇,這本身也是一種選擇啊!
袁長文又開始思考,想要找出這個問題的答案。
“思考?就連這個思考也屬於袁長文啊!”
“不管大腦現在在思考什麼,這個思考都屬於袁長文,而不是我。”
“就算建立在‘我隻是那份覺察’這個定義上的思考,也是袁長文在思考,而不是我。”
靠!
袁長文心裏罵了句髒話。
但是,誰在罵髒話?誰在煩惱?
“是袁長文,而不是我。”
袁長文突然想要瘋掉,但是,誰要瘋掉?
“是袁長文,而不是我。”
我就是那個覺察,就是那個背景。
怎麼覺得自己就是一個傻逼呢?
沒法控製沒法選擇,知曉了這唯一真實,又如何?
“不對,這些都是袁長文在思考!這種情緒同樣是,自我編織定義與現實互動的產物。我是那個覺察,覺察到袁長文正在瘋狂難受的,那個覺察。”
袁長文發現,這個問題根本就沒有答案,或者說答案是自己不想看到的。
任何選擇,都是建立在恐懼之上,不管在恐懼什麼。
你選這個,為了讓未來更好,就是在恐懼未來會變得更差。
或者是恐懼某樣東西的損失,而做出選擇。
恐懼某項工作失敗,而做出選擇。
甚至很多寫手,會恐懼自己掉粉,又恐懼自己更新太多字數而浪費,導致在選擇中彷徨糾結痛苦。
而那些沒有建立在恐懼上的選擇,就成了人生的閃光點。
也許是供選擇的時間太短,來不及思考分析利弊。也許是在那瞬間,身體本能遮蓋了思維的運轉。
回頭再來一遍,或者結束之後再細細思考,不見得會做出同樣的選擇。
“可惜,不管怎樣,這些選擇都是屬於袁長文,而不是我。”
袁長文內心湧起一份悲涼,這不是自由意誌跟宿命論的對抗。
而是,有沒有意誌的問題!
就像身體,我沒法說自己擁有一個身體,我隻能說,我覺察到有一個身體。
那麼,我覺察到有一個意誌,但這份意誌建立在認知基礎上,並不屬於我。
“啊!”
袁長文大吼起來,使勁搖晃鋼筋,要不就是使勁用腳踹著鋼筋。
發泄再發泄!
怎麼辦?
怎麼選擇?
“袁長文是自我編織定義的總和,可是我要斬殺這些定義,其實根本不是我在斬殺,而是袁長文在自殺。”
“袁長文把構成自己的各種定義,一一斬殺,我隻不過是覺察到這一點罷了。”
那份覺察是我,但鳥用沒有!
我升天了?我圓滿了?我頓悟了?
狗屁!
我比之前更充滿負麵情緒,對自己的憎惡日漸增高。
每一次現實發生事情,就會跟自我編織的定義形成互動,而每一次這樣的虎鬥,都會增加我對自己的憎惡。
那些定義,不是我,就算是我同意之後放進腦海中的,也不是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