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心知肚明,何需開口(1 / 3)

當田峻在草原上與柯比能大戰時,管亥和成公英也在泰山郡與兗州牧劉岱展開了一場大戰。

初平元年(公元190年)六月,兗州牧劉岱出兵三萬,攻打盤踞在泰山“為禍甚烈”的青州黃巾。

由於田峻的介入,討董的進程和青州黃巾的情況都有了不少的改變。這場劉岱與青州黃巾之間的戰爭也提前了整整一年多。

而且,在原本的曆史上,劉岱是在東平與百萬青州黃巾作戰時戰死。

而在一世,劉岱卻是戰死在泰山郡!

此時,青州黃巾的實力遠小於原本的曆史,又加上得到田峻在糧草方麵的接濟,所以,青州黃巾雖然“為禍甚烈”,卻並沒有像原本曆史上一樣橫掃青州並侵入兗州腹地,而是將主力屯紮在青、徐、兗交界的泰山郡,開始有計劃地經過東萊郡向遼東移民。

管亥才來得及讓孫觀和尹禮轉走了兩批,共三十萬黃巾及黃巾家屬,劉岱就帶兵進入了泰山郡。

劉岱與黃巾軍戰於牟縣(今萊蕪市東部)。管亥在成公英、典韋、蔣欽以及喬裝成黃巾的六千遼東騎兵的幫助下,將劉岱所部打得丟盔棄甲逃回濟北國(郡國),劉岱死於軍中。

不過,劉岱雖是死於軍中,卻不是死於與黃巾軍交戰,而是在逃亡的路上被神秘的“流矢”所傷。

劉岱莫名其妙死掉後,其所部軍隊被濟北相鮑信“收留”。然後,東郡太守曹操在陳宮和張邈的支持下,“暫掌”兗州牧。

曹操暫掌兗州牧後,立即與鮑信一起出兵泰山郡。但這時間上一耽擱,等曹操趕到泰山郡時,管亥的泰山黃巾及家屬已經大部分進入了青州的齊國(郡國)。曹操隻是與斷後的蔣欽所率的六千騎兵在萊撫(古地名,淄博市南博山城)小戰了一場。

不過,僅僅是這“小戰”一場,鮑信就戰死了!

鮑信依舊不是被黃巾所殺,而是死於那非常狗血的“流矢”!

於是……鮑信所部盡歸曹操!於是……在兗州,再無人可以製約曹操,曹操成了名副其實的兗州牧。

曆史的真像,遠比史冊上所記載的內容詭異和殘酷!

兗州的幾位大佬一個接一個地死掉:劉岱殺橋瑁,盡收其眾;然後,劉岱死於“流矢”,鮑信盡收其眾;再然後,鮑信又死於“流矢”,曹操盡收其眾。

要說這裏麵沒有陰謀,誰會相信?

橋瑁是討董矯詔的發起人,其聲望遠高於剛被董卓任命為兗州牧的劉岱,所以劉岱將他殺了,這還說得過去。

那麼劉岱和鮑信之死呢?

縱然田峻改變了青州黃巾的曆史,卻沒想到,劉岱和鮑信依舊死在這個時間點上,這裏麵,豈能沒有“貓膩”?

“貓膩”很多,大家心知肚明,田峻也不想去管他。那些,都已經是過去的事情了,田峻更關心的,是當下的事情。

當下的情況是……管亥進入青州之後,又被北海太守孔融……給堵著了!

北海太守孔融本來是沒有多少兵力的,也不敢獨自阻擋管亥的,但是,此時北海郡來了一支人馬,這支人馬的統帥,便是被公孫瓚派來的田楷。

曆史的進程,再次發生了一些小小的改變,本該在一年後才進入青州的田楷,在此時就進入了青州。

公孫瓚在討伐董卓回幽州的路上,便以青州州牧之位空缺,讓人傳迅到幽州,讓手下大將田楷領三萬精兵進入青州,並以受奮武將軍的名義,任命田楷為青州牧。

田楷在進入青州之後,便立即盯上了管亥這支黃巾,想要收已用,做為自己今後的助力。於是,田楷便說動孔融一起,合兵一處,屯兵於北海與齊國邊境,不讓管亥通過,想將管亥擋在了齊國,然後逼其投降。

……

田峻放下黑冰閣的信報,隨口問道:“你們說,該如何處理青州之事?”

問的是“青州之事”——也就是……“包含但不限於”管亥被堵之事。

蔡邕道:“這個孔融,明知道管亥是要來投奔我們的,卻仍要出兵阻攔,實在可惡!不如出兵擊之?”

田峻點了點頭,又搖了搖頭,開口說道:“是該教訓一下他,但此事……牽扯太大,尚需斟酌啊。”

“確如主公所言,此事應當仔細斟酌。”沮授道:“東萊郡地處一角,北海郡與東萊相鄰。我們與中原各地之間,做任何事情都得經北海郡。

所以,如果我們不想現在就攻略青州,就盡量不要與孔融交惡,否則,孔融隻要阻斷通往東萊的道路,不讓商隊來往,我們的烈酒等物資就賣不出去,中原各地的糧食、布匹和人口,也就無法通過北海郡而進入東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