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2章 深埋在骨子裏的念頭(1 / 2)

提到無妄齋,房如甯的眼中多了一抹亮眼的神采。

如果說房卿九的出現,讓她看到了能夠為自己爭取一回的希望。

那麼,無妄齋的出現,便又讓她看到了一絲能夠再等等,一切會有所改善的希望。

於這世道而言,無妄齋的存在,能夠讓很多人看到希望。而天邑書院的直接加入,又讓這一點希望逐漸擴大。

或許,已經固定的思想無可更改。

但無妄齋的出現,卻能夠讓固定的沒有道理的思想一點點減少。

能夠減少,便是一種改善。

隻要無妄齋一直在,就會有越來越多的人從那些不應該存在的世俗條框中掙脫出來。

新的思想,即將因為無妄齋的出現而奠定。

從而,打破不該存在的規矩。

所以,房如甯想的是,或許再等一等,她嫁給趙致學就不會再有那麼多嘲諷譏笑的目光。

尤其眼下她的事情正在風口浪尖上,這時候嫁給趙致學,隻會把事情鬧得更大。

這裏是盛京,不再是遠離天子腳下的蘇州,趙致學又是新一代子弟之中極為優秀的人,他必將受到越來越多的人指點,也會受到當今聖上的重用。

她不能在這時候壞了趙致學的前程。

這時候的趙致學,根基不穩。

若趙致學癡心不改,願意等她踏出一步的那一天,那麼,他必然也不會在意多等一些時日。

而她,全天下除了趙致學跟她提過親,願意娶她,估計再也不會有旁的人。

所以,房如甯看的很透徹。

若趙致學沒能堅持到最後,她便尋一處住下,每日與母親相伴,與琴相伴,閑散度日。

這樣的生活,未嚐不是另一種幸福。

她跟世間女子很多不相同,大概是因為她看到的東西太多,並未把人生的結束落在成親生子,把一切的希望,都寄托在丈夫跟子女身上。

也因為,一個人孤獨終老,對她而言,能夠遠離塵世喧囂,還能夠在孤身一人的日子裏自得其樂。

房如甯想罷,眼裏染上笑意:“我總覺得,無妄齋的出現,是一種新的思想的開端,也是又一個朝代更替的開端。無妄齋突然興起,以及天邑書院的加入,就好像有人故意在向世人傳遞需要打破的思想,輸入新的思想。天邑書院學子遍布天下,卻甘願投身無妄齋為先生,說明天邑書院向世人所要表達的,不是守住陳舊的規矩。而是一直以來,天邑書院都有著超脫世俗的思想和見解。”

然而很多人,都把能夠進入天邑書院當做炫耀的資本。

其實,從一開始就錯了。

天邑書院不肯歸順朝廷,說明不願受到約束,隻是一間簡單的教人讀書識字的書院罷了。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天邑書院的出發點,跟無妄齋是一致的。

然而天邑書院為天下書院之首,無一書院能夠與其並肩,這也會樹大招風,自然而然的,很多事情不能夠做的隨意。

房卿九眼神微亮,眼底滑過讚賞。

難怪大師兄收房如甯成為徒弟,就好像冥冥之中,即便沒有她在慧覺寺的從中牽線,房如甯沒有成為大師兄的徒弟,最終都會成為天邑書院的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