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 燃眉之急(1 / 2)

番邦的事情還沒有結束,而現在又有了南方發水災的事件,再者又是淮北出了蝗害,弄得百姓人心惶惶,而且造成的死亡人數不計其數,然而,朝廷的命令還未下來,所以上述的那些,在目前看來都還未得到有效的進一步控製。

百姓對著這些自己麵臨著的災難束手無策,已經叫苦連連,開始哭天喊地了。在還沒有與官員商討出對策之前,禹琮就算是身為一國之君都好,對麵前這樣的狀況,自己就跟那些百姓一般,同樣感到束手無策。

天已經開始露出魚肚白,宮城高牆之上,漸漸的可以看見晨光的影子,太陽緩緩升起的樣子了,這意味,意示著今日新的一天的開始。

禹琮早早的起來,昨日一夜的不眠,擾的他心煩意亂,脾性自然也是好不到哪裏去了。

宮裏頭的宮女太監一個個都小心翼翼,就連說話也不敢大聲聲張起來,辦起事來也比往常利索了許多,手腳加快,深怕,一個不小心讓皇上給瞧見了,好巧不巧的歲,自己碰巧正撞在槍口子上,那到時,自己會怎樣?但這下場,總得來說,都是不好的。

曆經了兩朝的朝廷風雲,現在又是身為皇上的貼身太監,可以說算的上是宮裏頭的老太監的高公公從外頭走了進來,手裏還拿著禹琮等會兒上早朝的時候穿的黃袍子。

“皇上。先將衣服給穿上,現在時候也不早了。至於,等會的事,等會再說。”高公公說話慢條斯理的,而且這麵上可是帶著笑容在說話的,禹琮的肚子裏頭憋著的火氣一時間無處安放,不知道往哪撒去,隻好憋在心裏,久久不能平複。

但禹琮轉則一想,想來高公公的話,說的並沒有錯,等會,就是上早朝的時間了,至於奏折上那些煩人的事項可以與文武百官商討一番。

落定了心中的主意,禹琮麵上的表情才略有些緩和,一把手從李公公的手裏接過黃袍子,套在了自己的身上,讓李公公將頭發束好,讓其再將衣服穿好。

高公公一直處於微笑著臉的狀態,從人進去禹琮的房間入門開始,到現在一直尾隨跟著他上早朝。

原本高公公有個新生帶著的小太監的,一直跟在皇上的跟前,陪隨他去上早朝,而高公公則在暗處看著那個小太監,若他有一絲差錯,自己也好上去補救。

皇上也見怪不怪,想來這是高公公的職責,畢竟他已經是曆經了兩朝的老太監了,早就應該是告老還鄉的人了,現在看來,還不敢放手那些新入宮的小太監去做,必須由他親自調教好,他才敢告老還鄉。

但是今日高公公見皇上的心情不太好,便不敢放手讓自己帶著的那個新生小太監去叫朝,今日是例外,不過的事,自己必須親自上去叫朝。

大殿之上。

百官眾人早就在此等候多時了,下頭有著不少議論聲,無疑都是在討論南方水災,然後又是淮北蝗害的事情。

張大人站在一旁,聽著同僚在討論這些事情,也不說話,隻是安靜的待在一旁有一句沒一句的答著。

若是有人想要和張大人附和討論的話,張大人都用這一切隻有皇上裁擇,自己不敢妄自揣測評論,同僚見張大人一副文弱的樣子,無心在與他討論此事,便訕訕的離開了,反而轉身投向另一邊,繼續討論此事。

高公公突如其來的一句話讓眾人安靜了下來,紛紛向緩緩而來在龍椅上落座的禹琮行禮。

禹琮對此隻是擺了擺手,示意道,“免禮。”百官眾人抬起頭來,注視著坐在高位上的禹琮。

見台下麵的眾人都像沒有了聲音的人一般,就連話都不敢說了,禹琮不喜,心中雖有不喜,但還是耐著性子的跟百官眾人說道,“關於昨日大家討論南方發水災的一事,和淮北出蝗害的事情,大家有何法子,說出來,好解朕的燃眉之急。”

法子是有了,但是就是現在國庫緊張,而國庫裏的錢隻能支撐著其中一方,現在讓人困擾的是,南方水災,和淮北蝗害這分明就是兩件事,再加上又是一南一北。但是,皇上現在想的是,想用一件事的錢去做兩件事,那很顯然就是不可能的事情。

這樣辦出來的事,除了差勁以外,或許還會避免不了的有第二次發生的可能性,到時賠了夫人又折兵,怎麼想都是不劃算的一件事,那麼他們這麼做又是何必呢?但是,就是現在更讓人覺得頭痛不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