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5章 緩兵之計(2 / 2)

對於禹琮的承諾,張大人之子自然感動,要一國之君做到這般實為不容易,他對國相也是恨之入骨,自然同意禹琮的決定,並表示了自己願意為禹琮效力。

次日上早朝之時,禹琮黃袍加身,頭戴天子冠,端坐在龍椅之上,隻是那目光望向國相的時候,淩厲無比,在國相感受到之後,便又收回了目光,望向了別處,讓得國相以為是錯覺。

文武百官有事該啟奏的啟奏,有意見的提意見,倒是和以前沒有什麼兩樣,隻是大殿之中仿佛籠罩上了一層不對勁的氣氛。

那便是國相一邊和張大人一邊的官員仿佛形成了水火之勢,張大人死在了天牢中,在張大人那邊的官員看來,分明就是國相下得手。張大人一身奉公守紀,怎麼會因為政見不合去打死一名朝廷命官?

隻是如今張大人已經自縊了,況且寫下了伏罪書,站在張大人這邊的官員也不能奈何國相,憤恨不已。

一名站在張大人一邊的官員站了出來,顯然是對於張大人的死耿耿於懷,朝著禹琮行了一禮道:“皇上,微臣以為張大人一案疑點重重,還望皇上明鑒,微臣願意再次查明此事。”

確實,張大人平時一副文人模樣,又怎麼會突然打死一名比他還年輕的官員,再說了以張大人的涵養,平時也就是動動口角,還未曾見到過張大人出手過。

這名官員顯然是堅信張大人是被冤枉的,想要為張大人犯案,雖然人已經死了,可是總不能讓張大人含恨九泉,死了還頂著個壞名聲。

國相自然不會讓這件事情被人重查,這件事情疑點重重,經不住人深查的,當即便向一名官員遞了眼神過去。

那名官員會意,從文官中站出身來,上前幾步和剛才那名官員並肩,朝著禹琮行了一禮道:“皇上,張大人自知罪重寫下了伏罪書,已經被皇上結了案,此時有人想要重查,難道是懷疑皇上嗎?”

“確實,張大人毆打朝廷命官證據確鑿,莫不是有人是張大人的同夥,還是對皇上......對皇上的決定不滿意?”那名官員的話音剛落,又有一名官員站了出來,說道。

接著張大人那邊的也有人站出來為張大人說話,兩邊又開始爭執了起來,紛紛不讓步。張大人一派的人認為張大人死得蹊蹺,需要好好查查;而國相一派的人則咬定張大人毆打朝廷命官證據鑿鑿,更是陰陽怪氣地扣了一頂對皇上不敬的帽子。

禹琮覺得頭大,雙手在半空中往下壓了壓,大殿內頓時鴉雀無聲,安靜了下來,隻見禹琮緩緩說道:“張大人一案確實證據確鑿,諸位愛卿不必多說。”

“不過今日朕有一事要宣告,那便是關於張大人的兒子,他對張大人的自縊也很不滿,因此出言不遜,這是對朕威嚴的挑釁,不過念及張大人一家忠心耿耿,也就免了殺頭之罪,令其發配邊疆,諸位愛卿是何意見?”禹琮目光放在國相的身上,語氣有些冰冷。

國相當然是讚成禹琮的,在他看來賬本很有可能就在張大人之子的身上,這下不用自己費力,禹琮將其發配了邊疆,一時之間也威脅不到自己了。隻要沒有落在禹琮的手裏,便有機會奪回。

張大人一派的官員則是替張大人之子說話,他們不想張大人死了,連他的兒子也是遭罪,那麼張家就完了。

不過禹琮心意已決,難以被官員們左右,因此在幾位官員被禹琮嗬斥之後,也沒有了人再站出來替張大人之子說話。因此張大人之子被發配邊疆的事情也就定了下來。

其實國相之前已經私底下威脅過張大人之子,想要他交出賬本,各種辦法皆是用盡了,可是他沒有想到張大人之子的嘴比張大人還要硬,絲毫沒有透露關於賬本的事情。

國相也不想將其實鬧大了,本來張大人就是替蔣文若背的黑鍋,若是張大人之子再出點什麼事情,那麼張大人一死之事便變得不同尋常起來,禹琮也定然會派人重新查明。

不想惹禍上身,國相也隻得作罷,對於張大人之子裝傻充愣,也無可奈何。

國相近日收斂了許多,此事雖然看似風平浪靜了,可是他明白隻要稍微投一粒小小的石子進去,便會翻起滔天大浪。蔣文若也乖乖地待在府中,安分了不少,對外則稱是陪著新嫁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