貞觀十五年,正月初十,金陽明媚,萬道祥光,仁風輕淡蕩,化日麗非常。
大相國寺之中,旗幡飄舞,寶蓋飛輝,羅漢玉容威剛烈,世尊金像閃霞光。寶瓶插鮮花,香爐焚檀香。瓜果閑食堆玉盤,奇樣靈果布香案……
今日乃是玄奘選定的黃道吉日,唐王本該攜帶文武百官前來,參羅漢,拜佛祖,拉開水陸大會的帷幕。
隻不過,不知為何,三藏帶領著一千二百位高僧在寺外等候,卻始終沒有等來唐王的身影,令其心中產生了一片陰霾。
晌午時分,水陸大會的壇主白骨精才姍姍來遲,看到三藏以及數千名高僧靜默站立在寺前,無數民眾對此指指點點,頓時間有些驚愕,走上前問道:“你們這是什麼情況?”
玄奘輕聲說道:“陛下……沒來。”
白骨精心中了然,定然是天庭那幫黑了心的,在最關鍵的時刻,給太宗皇帝說明了真相,以至於出現了這種局麵。
“水陸大會的主要目的,難道不是超度亡魂?陛下來與不來,又有什麼關係?”
玄奘雙手合十,靜默不語。總不能告訴她,太宗不帶著百官前來,這水陸大會的影響力就會跌至穀底,群眾也隻會抱著看戲的心情來觀賞,而不會去思量佛門的真意。
這其中的差別,何止十萬八千裏?若是就這般草草舉行,那麼水陸大會就會變成一個笑話。
其實,太宗不至,著急的並非隻有玄奘自己。
兩個時辰前,西天,大雄寶殿。
如來端坐金蓮,麵無表情地望著凡間。迦葉,阿難兩大弟子陪侍在他身邊,在這種沉重的氛圍下,雙腿不停打顫。
沒有人比他們更清楚佛祖的恐怖,因而沒有人能夠體會他們現在有多麼驚懼。
“傳觀世音。”
“我已經來了。”
少女菩薩赤腳走進殿中,對著如來行禮:“拜見世尊。”
“唐王必須要帶領百官參加水陸大會。”望著觀世音青蔥般的身軀,如來莊重說道。
觀世音頷首:“請世尊示下。”
如來伸手之間,召喚出三件至寶,分別是錦襴袈裟一件,九環錫杖一根,以及金、緊、禁三個靈箍,交與觀世音:“將袈裟,錫杖給於太宗,讓他親自帶領百官,為玄奘披衣送寶。三個靈箍,傳承久遠,可禁錮天仙,你小心使用。”
觀世音沒有問太宗萬一不去應該怎麼辦之類的廢話,佛祖說,讓他去為玄奘披衣送寶,那麼他就一定要去,沒有如果。
當下,觀世音和童子木吒,下了西天,幻化成一大一小兩名癩和尚,來到長安城中,皇宮之前。
侍衛想要攔住他們的前路,卻詭異的僵硬在原地。以至於這兩人,旁若無人的走在皇宮之中,最終登臨了金鑾殿。
“你們是何方神聖,怎麼進來的!”內侍總管厲聲喝道。
大癩和尚舉起手中的袈裟和錫杖,認真說道:“奉我佛旨意,特來送寶,協助陛下完成水陸大會。”
聽聞佛祖名號,眾人盡皆緘默。太宗臉頰一抽,眼含憤怒,卻又無可奈何:“敢問僧者,這寶物有何作用?”
大癩和尚言道:“我這袈裟,龍披一縷,可避鵬鳥災害;鶴掛一絲,能夠超凡入聖。但坐處,萬神朝禮;凡舉動,七佛隨身……(關於錦襴袈裟,吹得太過厲害,介紹也太長了,占字數,不詳述。)我這錫杖,金鑲銀造九連環,九節仙藤永駐顏;入手厭看青骨瘦,下山輕帶白雲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