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初十開始,各地的開發商開始抵達群英市,一個城區的大改造,在2003年絕對是大手筆呀。港府東方地產、金石集團、長天股份、海天實業、貢生地產、港口倉儲集團、廖氏銀行、鄺氏紀元、尚視傳媒尚秉代表陸續到達。
還有國內的興盛地產、精英地產公司、綠榕能源等等,這些房地產商的到來,頓時引爆了東北03年第一場開發盛宴。也讓鄧華同誌徹底忙起來,正月十五都沒在家吃晚飯,第二天一早趕到家常菜吃早餐。
現在這裏已經成了君大公子辦公的據點,小鄧同誌想要見他,來這裏甚至比去辦公室更準成。不要說鄧華同誌,其他人想要找市長大人,也都會到這裏打探一番,如今的家常菜每天從早到晚滿座。
不過馬燕波已經不再親自當廚師了,請來的廚師很賣力,一邊吃著美食鄧華隨口道:“昨晚上回去的時候,街道上都是一盞盞的小燈籠,在燕京城的時候為什麼沒見識過?”
沒有麼?君程還真的沒注意這一點,倒是馬燕波笑道:“聽我母親說過,送燈是給老祖宗照亮抓虱子,在十字路口送燈是要老祖宗回家過燈節能找到回家的路,送燈還有送丁的意思,希望祖宗能夠保佑家族人丁興旺後代千萬。”
咯咯咯!餘波掩嘴輕笑:“奶奶的說法不一樣,奶奶說東北是外來人口遷徙過來的,老祖宗還沒等熟悉環境呢,就已經駕鶴西去了。後人害怕去世的人在外麵迷路,所以每到正月十五都要點燃燈火,為他們指引回家的路。跟媽媽的說法有很大出入,在祖宗板、天地板、皂王板上點燈,在倉庫、牛馬圈、井台、碾磨房點燈,在大門旁、大路口點燈,都是為先人指引回家的路。”
是這樣的說法麼?鄧華也笑了,於思華柔聲道:“家鄉有一種說法,送燈的習俗是從明朝開始的,朱元璋在元宵節這天去找他母親的墳,但沒有找到。於是他在每個墳前點了一盞燈,然後不停地磕頭,哪個墳前的燈沒有滅,哪個就是他母親的墳。為了紀念朱元璋,弘揚孝道,於是每年的正月十五元宵節這天,百姓們都給故去的親人送燈。”
沒想到一個送燈的習俗,從小就知道四處闖禍的家夥,怎麼可能有時間關心這個?小鄧同誌想了想:“此前真的沒有留意,不過那樣的燈盞還是有點危險,不妨讓聯合化工下屬企業,生產一批廉價燈盞。使用電池和廉價燈泡,隻需要一點光明就夠了,蠟燭什麼的還是算了吧!”
他什麼都想到了,於思華崇敬的眼神看著自己的男人,餘波都欽佩不已:“這個辦法不錯,每次跟媽媽去送燈,點蠟燭是一個苦差事。特別是有風天更倒黴,一次次點不燃的時候,就覺得後背冷颼颼的,總感覺有鬼……哎呦!媽媽!還打我!”
這一筷子可不輕,馬燕波笑罵道:“又胡說八道!哪兒來的鬼?就算是有那也是先人回家來看望後人的,你怕什麼?”
不說還好點,讓馬燕波這麼一說,連於思華都感覺發毛:“阿姨您別說了,再說我也不敢走夜路了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