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粉可以說是葉陵最熟悉的早餐了。他家在一個小小的城鎮裏,家門口不遠就有賣腸粉的小攤位,2塊5毛2條素腸粉,加蛋的話加5毛,加肉的話加1塊。
以前家裏不做早餐的時候,十有八九是吃腸粉。
那時候的腸粉特別簡單,素腸粉裏麵隻有兩片菜葉子,加料也隻能選雞蛋和豬肉沫。
後來生活條件變好了以後,腸粉的花樣也隨之變多。牛肉、豬肝、豬腰、玉米、香菇、鯪魚……各式各樣的食材都能包裹在小小的腸粉皮中,形成各種獨特的味道。
葉陵……全都喜歡。
身為一個大吃貨省出生的大吃貨,隻要是好吃的食物,他全都要。
自從長大學會了自製腸粉以後,葉陵每次製作的腸粉餡料都不同,根據自己當天的心情,隨機選擇自己要吃的品種。他甚至還嚐試過做那種脆皮腸粉——在腸粉皮中包裹酥脆的脆片或者是油條,也同樣相當好吃。
腸粉的味道雖然更多的是限製與餡料和調味料,但真正決定腸粉口味的卻是腸粉的粉皮,或者說是麵粉與米粉之間需要研究的黃金比例。
別問,問就是“合適比例”。
葉陵研究了那麼多年,也還沒能將這黃金比例研究出來。
麵粉多了,粉皮就太幹太硬;米粉多了,粉皮又太軟,口感不足。這神秘的“適中”始終是葉陵廚藝上升時的最大障礙。
現在有了係統的烹飪技能,能夠根據技能等級,修正這個“適中”的比例,葉陵自然願意去做一些新的嚐試。
根據過往的經驗,葉陵分別取出了麵粉、米粉和玉米澱粉,按照他自己研究出來的“適合的”比例,將三種粉混合在一起,然後攪拌著慢慢加入一點水和油,將麵粉徹底攪拌成麵糊糊,這前期準備工作就算是做好了。
實際上,這麵團的濕潤程度與最終成品的好壞也有非常大的關係。
別問,問就是“適量”的水。
將麵漿開好了以後,就可以直接倒入容器中上鍋蒸了。
這種腸粉的粉皮,所使用的器皿是那種鐵質的平麵方鍋,隻要淺淺的就行,甚至可以說是越淺越好。
葉陵先是在鍋底上均勻地刷上一層油防止粘連,然後就將麵漿刷在了蒸鍋裏。這麵漿,那是刷得越薄越好。他找了個軟毛的小刷子,沾上麵漿以後在方鍋底刷了薄薄一層。緊接著,就在麵漿裏放入各種零碎的內餡。那些餡料全是葉陵在自己儲物空間裏隨手找出來的東西,也就是些菜葉子、肉沫、肉塊、各種內髒或者是玉米一類的東西。
等麵漿和餡料都放好了以後,葉陵就直接放進鍋裏隔水蒸了起來。
這種薄薄的米漿需要蒸煮的時間並不長,反倒是裏麵的各種餡料需要煮得時間更長。
等米漿和餡料都蒸熟了以後,就能把鍋取出,將這些米皮刮下來,卷成卷狀,就做成了大家最熟悉的腸粉。
為了搭配腸粉,葉陵也用自己僅有的蠔油搭配著油爆的蔥段和鹽,與水充分混合,調配了一個最簡單美味的醬汁。這要是有醬油,那自然是更好。現在環境簡陋,葉陵也隻能是將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