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經大小百餘戰,麾下偏裨萬戶侯。王維《隴頭吟》
萬曆二十一年正月初八,在各路攻城主將的率領下,明軍整隊出營,各部均按戰前會議部署各
自抵達平壤城下!
李如鬆縱馬來到陣前,窖生、周賜梵、周語禪緊隨在其身後護衛,李如鬆目不轉睛地盯著平壤城,看著眼前這座極為堅固的城池一言不發,腦子裏卻飛速地把各路將士的攻城部署和可能預見到的各種突發的節外之變都仔細地推演了一遍。
小西行長在平壤西門外部署好了一切之後,此刻也正在注視著西城外的動靜,在看到了西城密密麻麻集結了幾萬名明軍士兵之後,小西行長沒有絲毫的慌亂,他的臉上甚至露出了自信的笑容:果然不出自己所料,一切都在我的掌控之中!明軍真的是將平壤西城門作為主攻方向,看來盛名之下,其實難符!大名鼎鼎、被視為大明王朝武力柱石的李如鬆不過如此!
小西行長的自信並非沒有根據,因為在戰前,他派出的探子帶回了很多可靠的情報,而其中的一條情報尤其讓小西行長興奮:明軍雖然配備了一些火器,但多是較為落後的裝備,其射程和威力根本無法和日軍配備的火器相提並論,大多數明軍士兵還拿著刀、槍及弓弩等冷兵器。因此雖然日軍在人數上有劣勢,但憑借溝險城堅的平壤城防以及火器優勢,小西行長有絕對的自信給李如鬆、楊元、麻貴等明軍將領好好的上一課,他要徹底擊潰城下的明軍,並且要經此一戰,讓明軍從內心對日軍產生極度的恐懼!
此時,他腦海裏浮現出豐臣秀吉曾說過的那句話:“唐畏日如大水崩沙,利刃破竹,無堅不摧。”
小西行長忽然覺得這句話有點道理了,甚至關白經常掛在嘴邊念叨的“有生之年誓將唐納入日之版圖”這句話,自己曾經認為這簡直無異於癡人說夢,然而現在看起來也似乎不再那麼遙遠……
興奮和期待在小西行長的心底越來越強烈,仿佛一個聲音不斷在他耳邊響起:“來吧,大明的軍隊!來吧,李如鬆!讓你們好好見識一下日軍的厲害,見識一下我小西行長的厲害!”
而此刻的李如鬆卻異常的沉靜,他在馬上注視了良久,忽的“唰”一聲抽出腰刀,刀尖向平壤城一指,“轟”一聲號炮聲驟然響起,明軍正式開始對平壤西城發起總攻!
明軍進攻的號炮如同一劑興奮劑在瞬間將小西行長的情緒點燃,隻聽他一聲令下,在平壤西門城牆上防守的日軍全部端起火銃、長筒等火器,黑沉沉的槍口如同滿是毒液的蛇信般對準了城下的明軍!
小西行長穩坐在城頭,興奮地等待著好戲上演。可等了好一會,既沒看到城下的明軍向平壤城發起衝鋒,也沒看到明軍架設攻城的雲梯,而此刻,城下幾百個明軍士兵兩個人為一組,在原地架設著約有六七尺長的一種看來甚是奇怪的裝置。
小西行長看著眼前的情景不禁納悶:明軍這是在幹嘛?李如鬆到底在耍什麼把戲?
正當小西行長還在納悶之時,突然之間伴隨著震耳欲聾的巨響和一陣地動山搖,漫天的鉛子、鐵彈和石塊如暴雨般傾瀉在平壤城牆之上!
原來,明軍剛才在平壤城下分組架設的竟然是數百門火炮。剛才號炮一聲令下,幾百門火炮一起開火,城頭上的日軍毫無防範,一時間傷亡慘重,就連小西行長本人左肩也被火炮轟擊受了輕傷,被抬下城頭緊急救治。
在短短的一瞬間小西行長便從天堂跌入地獄,這實在是一種莫大的諷刺!但卻也激發了小西行長內心的一股狠勁,他在經過簡單包紮後便不顧勸阻又衝上了平壤城頭,這對於守城日軍來說無疑是巨大的鼓舞,日軍一度跌至冰點的士氣重新又高漲起來。
小西行長不愧為日本戰國時代的名將,有著豐富的戰鬥經驗和出色的臨場應變能力。他在短暫的驚慌失措後很快就冷靜了下來,經過冷靜地分析很快得出結論:一、明軍如此高密度的炮擊並不能持久;二、明軍炮擊的時候也不可能對平壤城發動真正的攻城戰。
基於以上兩點,小西行長命令守城日軍各自找掩體躲避,待明軍火炮停止後重新布置守城。
明軍火炮攻擊的時間雖然遠遠超出小西行長的估計,卻終有停歇的時候。當炮擊停止的那一刻,平壤城內外在一瞬間由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震耳欲聾的喧囂突然變得如異常寂靜,致使空氣中彌漫著火藥硫磺和燃燒後的焦臭混合在一起的氣息,那是死亡的味道。
短暫的寧靜以後突然又是一聲炮響,隨後在平壤西城外集結的三萬名明軍在楊元、張世爵和李如柏的率領下,分別向平壤城小西門、大西門及七星門展開猛烈進攻!
而此時的平壤西城的城牆上,幾乎滿是傷兵殘將,守城的倭軍甚至眼睜睜地看著城下的明軍在架設登城雲梯都無人阻攔,楊元、張世爵都沒料到守城倭軍竟然如此不堪一擊,眼看平壤城便唾手可得。早知如此,昨晚李提督又何必費盡心力派兵布陣呢?
然而,楊元和張世爵馬上就會知道,李如鬆是對的。
李如鬆之所以能做出準確的判斷是來源於他對倭寇有著透徹的了解。
倭寇,陰險狡詐、凶殘暴戾、嗜殺成性,對強者奴顏婢膝,對弱者卻如狼似虎!但是,當倭寇到了戰場上之後,馬上又表現出另一麵:武功精湛、訓練有素,無論遭受怎樣的打擊和重創,皆能按戰鬥部署一絲不苟的推進,團隊精神、個人紀律和執行力之強舉世罕有!
正當楊元、張世爵為即將輕而易舉地攻破平壤城而感到無比興奮之際,忽然看到原本已經空蕩蕩的城頭之上,突然之間又密密麻麻地布滿了倭寇,有的拿起火銃向城下的明軍士兵瘋狂射擊,有的則向城下投擲檑木、礌石,並奮力將明軍架設的登城雲梯推倒,更有甚者將整鍋的開水向城下傾倒!
攻城明軍措手不及,一時間城下被槍擊、被石砸、被水燙者,死傷無數。
城頭上日軍一見之下氣勢更盛,開始用城頭上的火炮向攻城的明軍轟擊。
明軍在楊元、張世爵和李如柏的指揮下重新集結,並咬緊牙關開始第二次向平壤城西城三門進攻,明軍紛紛借雲梯開始爬城,而倭軍武力之強悍、意誌之堅定亦表現得淋漓盡致,雙方激戰逐漸呈白熱化!
隨著時間的推移,守城倭寇士氣越戰越旺,攻城明軍的士氣卻逐漸消耗殆盡,而這其中以七星門張世爵部最為明顯,先是衝在最前沿的士兵開始潰退下來,繼而站在後麵的士兵也相繼出現騷動。
張世爵見情況不妙,騎在馬上來回巡視訓斥潰退下來的士兵,但所謂兵敗如山倒,此時任憑主將張世爵喊破嗓子也已經於事無補,這一支攻城軍隊陣腳開始大亂。
就在張世爵手足無措之際,卻發現潰敗的士兵不知什麼原因竟然都停下了腳步,暫時止住了潰退之勢。
不僅如此,張世爵發現站在最後方的潰兵臉上都是一副驚恐的表情,他不禁覺得奇怪,於是順著那些士兵的眼神向後看去,看到了永存於他記憶之中極為恐怖的一幕:李如鬆帶領著窖生和周氏弟兄,四人四騎不知何時站在了隊伍的後方,他們此刻正與潰退下來的明軍士兵迎麵而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