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正時分(下午五點),小莊子就在望了。
顧琰指著告訴漸漸對旅途失去耐心的孩子們,“看,那兒就是娘從小長大的地方了。”這個小莊子和周圍所屬的田地,分家產的時候老太太都劃到顧琰名下了,包括小道觀也是。
此時已經開始有炊煙嫋嫋升起。鄉下人一天一般就吃兩頓飯,上午一頓、下午一頓。吃過飯也沒什麼娛樂活動,最多說點八卦就早早睡去了。然後第二天一早就起身,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一日一日周而複始。
小孩兒們不曾見過這樣的鄉村景象,看到雞鴨、牛羊被人趕著一群一串的歸家都一副大驚小怪的樣子。
顧琰這趟來帶了不少隨從,打的是顧家的招牌。周圍人也都知道這一片是顧家的田,隻是不知道已經劃歸了顧琰而已。但是這家出了太子妃,小時候還是在這裏長大的卻是聽人說起過的。遠遠看到他們的馬車和前呼後擁的架勢也並不太驚訝。太子妃的娘家人嘛,出行肯的排場不小。
她問明暉:“師傅,你說那些買過你的跌打損傷藥的人家,看到你現在的模樣能知道你就是當年那憊懶又貪財的老道士不?”
“肯定不能啊。咳咳,你別再提賣藥的事了。”明暉有些訕訕然。實在是當年他連打胎藥和助興藥這些都賣過。隻要有市場需要,他就敢炮製來賣。實在是一文錢難倒英雄漢,不得不向現實低頭啊。這可不是什麼光榮的往事。
顧琰笑,“你還有怕人說的時候啊?真稀奇!”
明暉掃一眼小棋兒等人,瞪顧琰一眼。
“好好,我不說,你放心大膽的衣錦榮歸好了。一會兒看到小菊,我也叮囑她不準向孩子們露你的底。”既然是小道觀的故人齊聚,顧琰便將在義學的小菊也叫回來了。到時候摻茶倒水也需要一個人哪。叫旁人來做,哪有讓當年就在小道觀的小菊來得親切?
莊子裏,小菊和李嬸還有李嬸的三個兒媳婦在一處說話。莊子外李三牛在打望,遠遠看到車隊便趕緊進去通知李莊頭,“爹,到了,咱家姑奶奶帶著人來了。”顧琰沒讓他們對外宣揚這是太子妃的產業,便是莊子裏一些佃戶也不知曉。所以不能稱她為太子妃,隻稱姑奶奶。
李莊頭等人趕緊帶著人出去。之前小菊過來說的時候,他很忐忑的問該怎麼接駕,他們誰都沒有接過駕啊。祖上八輩都沒有過。
小菊道:“李叔你甭緊張,這兒不是我們姑娘名下的莊子麼。她就是帶著小少爺、小小姐來自家的莊子上玩兒兩天而已。李叔你是誰啊,你是太子妃的莊子上的莊頭啊。你不是一般人啊!到時候就帶著人按照迎候主人的章程迎出去就好了。我們家姑娘是什麼性子你還不知道啊?她會擺譜挑你的理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