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東集團就是以劉基為首領,他和李善長就是水火的關係,如今劉基站出來邀請李洪去吃飯。
這可是直接打了李善長的臉,他眉頭微皺,看向李洪:“你什麼時候和他扯上關係的?”
李洪也不明白,劉基找自己的目的,但剛剛李善長可是把話說到了那個份上,自己要是想完成想法。
似乎隻能去誠意伯府碰碰運氣了。
李洪當然還要估計這個老爹的想法,他看了眼麵前臉色陰沉的好像一塊剛剛從水裏麵撈出的石頭的李善長。
這位宰相大人隻能擺了擺手。
看著李洪行禮後離開,李善長的心裏卻是五味雜陳,這個小兒子似乎越來越不像個樣子,什麼事都好像有意跟自己唱反調。
對於他這樣一位說一不二的朝堂首輔,這種事是他最最不能接受的,他自然不能容許自己的政敵和自己的兒子有什麼太深的交情。
要說一個人太過老謀深算,往往就真的會顯得無情,他現在已經連自己的兒子都不信任。
要知道李善長是什麼人,他在劉基府上可是也安插了自己的眼線,所以對於劉基也好,還是那些和劉基交往過密的人,其實都在他李善長的眼睛內看的一清二楚。
這邊李洪離開李府,他其實也是一肚子的疑問,要知道這李家和劉基那是風馬牛不相及。
整個南京城,就算是那街頭的乞丐都知道,李善長和劉基,二人在政見上不和。
說白了二人就是政敵的關係,要是說他這個李善長的兒子,真的和劉基交往起來,那麼李善長的這張老臉還真的是沒出放了。
但李洪也知道,要是想未來的事好辦,那就必須得到有力的支持,劉基倒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他可是知道未來的幾年,淮西集團將受到朱元璋的打壓,而這打手嗎就是浙東集團的那些才子們。
反正自己現在已經和老爹有了政見上的不同,分道揚鑣,這個還不至於,但現在李善長的一番話擺明是要限製他。
李洪是不能停下來的,最起碼,在大明海禁後,唯一的出路就是在絲綢之路這個方向上,找到一條工業富國之路的唯一出路。
至於未來的海運,那要等到幾十年後,那時候的朱棣,也就是永樂大帝會啟用一位叫做鄭和的宦官。
李洪覺得他必須給那時候的永樂大帝準備更為充分的工業基礎,也好徹底的改寫這個世界的曆程。
這個說不上偉大的想法,已經在他的內心慢慢的萌生,李洪這時也來到了劉基府上。
剛剛下馬,一名劉府的下人走了上來:“李公子,請。”
看來劉基是早就料到他回來,都說這位劉夫子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而且有著前知三百載,後知五百年的本事。
隻要是他想,就沒有不能測算的,李洪其實對於這一點倒是十分的好奇,他跟著下人走入劉府,心裏卻在想,不知道他是不是知道自己這個來自未來的人的身份。
當然李洪也隻是想想,畢竟這個世上哪有什麼未卜先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