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已經在馬鬃山考察了一番,這一次深入漠北,在此處我發現了一個隘口,東西橫貫十餘公裏,很適合修建一座城池,而我們在前朝長城的基礎上,可以繼續修建一條更長距離的長城。”
“這麼說你已經有了想法?”
“臣不才,已經畫好了城池和長城的圖紙。”
“哦,在哪?”
“我並未帶在身上。”
“嗯,這個不急,你再說說,還有什麼想法?”
朱元璋在龍椅上動了動,似乎像是小學生聽課時,正襟危坐地,態度很是認真。
“臣認為,這些也隻是防禦,單就戰爭而言,其實打的還是一個字,那就是錢!”
朱元璋點了點頭。
李洪繼續道:“所以,我們大明當務之急,不是北伐,而是要將國力提升,說白了就是讓我們更有錢,隻要有了錢,那麼我們就能想幹什麼就幹什麼,而不會因為這個畏手畏腳,而且,要是過多的征收賦稅,其雖然可以解決眼前的需求,但後果是嚴重的,我想陛下一定是深有體會吧!”
這一番話,說的朱元璋也是眉頭緊鎖,他曾是草根出身,深知老百姓的疾苦,也知道因為賦稅,不知道多少人就流離失所,最後不是被餓死,就是成了賊。
而當年他也是因為這個才會起義參軍,成為了反元的一員,朱元璋想了想,道:“你說的對,那,我們大明眼下百業待興,這個總是需要時間,可元廷不除,總是我們的後患啊!可說道錢糧,怎麼才能更快的賺錢,你難道有什麼想法?”
李洪知道自己等的話題總算是等到了,他微微點頭,道:“臣倒是有一個想法。”
“快,你快說說看!”
朱元璋有些急不可耐地道。
“我們大明的絲綢,可以說是這個世界上最好的布料,而這個的背後是我們擁有著先進的織布技術,擁有著完善的生產和銷售的環節,所以才會讓絲綢不光是在我們本土,就是那些鄰邦的國家也是供不應求,一布難求!”
李洪說著看向朱元璋,他道:“陛下,你可知道,要是我們能夠發明一種機械,可以讓我們的織布技術更加的先進,能夠更多的產出布匹,那麼我們是不是可以獲得更多利益呢?”
“嗯,這個倒是,可你說的這個機械?”
李洪笑了笑:“陛下,我已經研究出了這種東西。”
“真的!”
當然是真的,其實李洪也隻是搬運了一下,作為第一次工業革命,西方的那些列強們,發明了一種叫做叫做飛梭的東西,這個發明導致了棉紡織業向著工業化發展。
批量的生產,讓紡織品供不應求,而這件事距離大明朝整整晚了二百年,李洪隻是將這個提前了一下。
還有就是換了一個地方發生而已,至於飛梭的技術,本來就在他的科技樹上,對於他來說,本就不是什麼太高深的技術。
棉紡織業本來是大明最最擅長,就是因為航運的發展,才讓我們的技術傳到了西方,最後反倒是被他們先一步研究出了更為先進的技術。
而第一次工業革命也正是從棉紡織業開啟,飛梭的發明就像是它的名字,工業就像是這柄飛梭,從十八世紀中葉一直穿行到了十九世紀的中葉,它為整個西方的強大奠定了堅實的基礎。